篇首语:“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当初夏的阳光照射到秦岭南北、黄河两岸,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改革成果,正如同田野里的麦穗逐渐成熟饱满。“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小满预示着金秋的丰收,同时也离不开农忙的辛勤。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们,带着丰收的喜悦与期盼,笃行致远,坚定不移,誓将跨行政区划改革和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改革进行到底,以铁一般的责任担当,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不断厚植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守护好秦岭绿色、黄河安澜。
(作者:秦岭北麓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斌)

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一指雨水之盈,二指麦粒饱满,这一天,庄稼人素有祭车神的民俗,以香烛、鱼肉和一碗白水祭拜,最后将白水泼入自家田地,盼望白龙带来丰盈的雨水,祈求今夏丰收。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万物始茂,盈而未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哲思的一个节气,充满古人中庸的哲学智慧,《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故我们常说,满招损,谦受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愿诸君在这个温风拂穗,一切都恰到好处的节气,莫负来路,小得盈满。
小满,只为予你海晏河清时和岁丰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近年来,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黄河流域渭河沿岸非法采砂、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非法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成为影响当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牛皮癣”。 2021年,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发现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出现数个群众反映西安市某区耕地挖砂、回填垃圾屡禁不止等问题线索。该区辖内有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涝峪河、耿峪河、太平河等多条河流,均是渭河一级支流。河流沿线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大多为优质的基本农田。由于河道沿线耕地多为古河道,耕种层以下有丰富的砂石资源,在利益的驱使下,该区渭河流域河道沿线破坏耕地非法采砂等违法犯罪行为高发频发。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和同事正在查看黄河流域渭河沿岸涉嫌非法采砂、填埋建筑垃圾破坏耕地现场,并根据案件材料确认被破坏的区域位置。值得一说的是,该破坏耕地线索是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手段发现的。“11·7”专案组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案寻点、由点及面、使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海量信息,经筛选敏锐捕捉涉案疑点,比对行政执法、卫片、地类图斑等信息,共发现疑似非法采砂破坏耕地现场57处(涉及渭河沿线、涝峪河沿线、新河沿线、耿峪河沿线、太平河沿线),经深入调查后将线索推动成案。其中一处现场便是上述我和同事查看的现场。耕地非法采砂、填埋建筑垃圾的违法犯罪行为因其作案的隐蔽性,利用传统办案手段难以发现,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充分借助大数据力量,运用创建的耕地破坏类案法律监督模型来筛查线索,并推动线索成案,更高效、准确地监督此类破坏耕地违法犯罪行为。在办理该案期间,因案情复杂,我与“11·7”专案组其他同志以大量案例、法条检索掌握案件定性,通过提前阅卷、召开公检座谈会、提出口头、书面继续补充侦查意见等方式引导公安规范、全面取证,确保了案件顺利办理。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采砂、倾倒建筑垃圾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检察机关坚持协同办案、系统治理和“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跨院组建专案组,加强与区划检察机关协同履职,加大与当地政府、行政机关协调、配合力度,推动“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综合运用立案监督、公益诉讼、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多种监督手段推动保护、修复耕地资源与受损生态环境,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为做好耕地保护的检察监督工作给出了“跨区划检察方案”。(作者:分院第一检察部 窦昕 吴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