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检察官眼里的二十四节气丨谷雨

发布时间: 2023-04-22

春归谷雨启新程

    篇首语:谷雨,荼蘼花开,牡丹花落,飞燕又来,暮春至、初夏启,雨生百谷,万物赋新。人间四月天,宜赏花,宜听雨,可读书、可品茗,恰如春天留给我们最后的惊鸿。谷雨生机盎然,于微风细雨中播种春的希望,如青青秧苗、尖尖春笋,孕育新的生命,只待春日芳华沉淀为秋日硕果。

    踏着春天的节奏,跟着时代的步伐,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开启了攻坚克难新征程,我们始终将执着前行,在奋斗的汗水中,扛起政治责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殷殷嘱托,在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中凸显使命担当,依托一体化办案优势,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励精图治。以“三有”争创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检察“八化”建设。落实好分院党组“七个狠抓”工作要求,发挥好数字检察引擎功能,依法能动履职,提升办案质效,积极探索跨区划新型办案模式,扎实推进精品案例和典型案例培树。持续深化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四个体系”构建,打造和擦亮党建特色品牌,提升作风能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聚力当好生态环境检察卫士,确保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作者:秦岭北麓检察院政治部主任  刘怒航)


    寒食初过谷雨前,轻衫短帽影翩翩。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生百谷,谷雨前后,降雨量增多,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民间所说的"春雨贵如油"说的正是此时。

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后五日,浮萍开始生长;再五日,布谷声声,仿佛在催农忙;又五日,戴胜鸟飞过排排桑树,养蚕的时节到了。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南方谷雨有摘茶习俗,清明前茶和谷雨时节采制的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的茶之精,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满城的时节,因此牡丹花有“谷雨花”之称。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愿诸君皆能抓住春天的小尾巴,在花繁叶茂的景色里享受暮春的好时光。

春逢谷雨,用责任播种信任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谷雨正逢晚春,此时雨水丰沛、土壤肥沃,正是播种百谷的好时机。记得初到岭北院时,正值中秋前夕,转眼春天都已接近尾声。半年来,我学习了刑事检察业务,参与了环境公益诉讼业务,在充实中获得感满满。这段学习经历,是我从检之路的重要开端,从中我真切体会到,每一起案件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办理每一起案件、开展每一项业务,都是播种之时,我们用何种态度办理案件、以何种标准要求办案效果,就决定在社会大众心里播下什么样的种子。

    说起这张照片,它是我半年工作生活的一张剪影,拍摄时,办案团队正在分析、研讨一起涉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案件。每当看到它,我就能回想起我参办的每一起案件。这起案件中,不仅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甚至该案牵涉的大部分证人都是未成年人。我作为检察官助理中途参办这起案件时,被害人已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

    由于犯罪嫌疑人最初认罪态度比较敷衍,办案团队认为,即使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达不到教育挽救犯罪嫌疑人的目的,案件办理效果就不够理想。本案的症结在于家庭教育缺失,监护人失责,那就要在此下功夫。为此,院里特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对犯罪嫌疑人家庭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制作报告,同时提出教育指导建议,承办人据此依法制发了《家庭教育令》和《督促监护令》,督促监护人积极依法履行监护教育义务。随后,犯罪嫌疑人的态度逐步发生改变,最终自愿认罪认罚,其家庭成员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也开始瓦解。与此同时,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案涉酒店违规问题,院里也向当地公安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要求加强管理、积极督促整改,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犯罪的作用。

   这起案件,是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的有益实践,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体现,对我而言也是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的沉浸式体验。我体会到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权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作支撑,还需要胆识需要魄力,更需要经验需要技巧,未检工作更是如此。要做好未成年人的“国家监护人”,还需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在案外。

    前几个星期,我加入了公益诉讼团队,开始成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一份子。因所辖区域不同,办案类型不同,每个团队面临的情境也各有不同,我所在的团队要深入高海拔的秦岭核心保护区勘探线索。临行前,我们学习了在先优秀案例,并向办案经验丰富的同事取了经。随后,我们背上水和干粮,踏上了保护秦岭的路。

    在和外界无法联系的深山里,我们仔细查看经过的每一处,记录坐标、拍摄现场,寂静的山里时而冷风阵阵、时而日晒强烈,登山的路更是陡峭险峻,中途看到许多豪猪的刺令我一阵紧张。但大家最怕的不是苦和累,而是怕勘探的成果有限。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仍然思考着、探讨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线索,为下一次调查做好准备。

    快要下山时,我们到山民家门口询问情况,在我们表明身份后,老乡打开木栅栏门,邀请我们进了院子,拿出有些破旧的小木凳想请我们坐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拍了拍凳子面,还要给我们添热水。一时间,这份淳朴的热情让我们的疲惫仿佛烟消云散。临走时,老乡送了出来,又目送我们往山下走去。我十分感动,也感到了责任之重。这份信任,是给我们身后这个集体的,这份尊重,是给我们佩戴的检徽的。我体会,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检察监督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利益,这正是公益诉讼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传统刑事案件,还是公益诉讼,落脚点都在于法益保护。新的环境下总会有新的探索,新的机遇中自然也有新的挑战,这也启示我始终学习、始终尽心。希望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播种信任,也希望无论经手多少案件,都初心不改。

(作者: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王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