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瞿秋白纪念馆,在东侧游客中心怀霜社里,第一眼就看到瞿秋白的名言“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初,由于瞿秋白肺病加重,中央决定送他到上海就医。但在福建长汀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失败而被捕,他称自己是个医生,虽受拷打审问,却未暴露身份,后来由于叛徒出卖,他被当做共党要犯,关押在国民党师部。
考虑到瞿秋白的影响力,国民党用尽各种手段,逼迫瞿秋白投降,但他都不为所动。他说道:“我宁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蒋介石见劝降不成,便下令对瞿秋白就地枪决,照相查验。
6月18日这天,狱中的瞿秋白穿好衣衫,缓缓走出囚室,来到中山公园凉亭,坦然说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是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后,便信步走向刑场。边走边唱,国际歌,红军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瞿秋白找到一块草坪静坐,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处很好后,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毛泽东高度赞扬瞿秋白,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星辰陨落,光辉永存。瞿秋白的信仰与理想,热血和担当,不仅在历史的天空中璀璨夺目,而且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依旧闪耀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