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生,居功至伟,他是全党工作的典范,也是团结的典范,如何把党内的力量最大聚集起来,从他一生两次重要的谈话中,即可略见一斑。
第一次谈话是在1934年长征初期,毛泽东曾经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要带领一三军团和红九军团的20师留下来坚持苏区的斗争。这封信交到了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手中。博古当时很年轻,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把信交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看完信,带着三个警卫,连夜骑马从中央所在地瑞金赶到毛泽东的住处,与毛泽东彻夜长谈。那天晚上毛泽东与周恩来谈话的内容没人知道,但是,毛泽东在谈话后就决定和大部队一起走了。这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第二次谈话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博古不适合再担任党的主要领导,由张闻天同志接任。但是博古并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之后周恩来与博古彻夜长谈,周恩来对博古讲,你我都是留过洋的,我们这些留过洋的人对中国的情况都不是那么了解。自从我领导南昌起义失败,我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这些人搞不成,我们要另外找人,找真正懂中国的人。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懂中国。我们共同帮助毛泽东,把中国革命搞成功。
听了周恩来的这番话,第二天一早,博古就把全部权力交到中共中央。在后来毛泽东与张国焘、王明的斗争中,博古也坚决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博古后来说,周恩来那一席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中国革命确实一定要由一个懂中国的人来搞。
我们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党,领袖之间的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意见分歧,方法观点不一样的地方俯拾皆是。他们之间的斗争,他们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更有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托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活力四射的整体,才能够战胜蒋介石反动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