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笃定理想信念;以史为题,书写时代华章。为切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结合“铁检学堂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丰富党史学习形式,由融媒体中心专题推出“党史故事我来讲”系列栏目,讲好党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下面,让我们与党史故事讲述人一起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大家好,我是本期“党史故事我来讲”栏目主讲人张继煜。历史的宏大画卷,常从名人生活的点滴中向我们娓娓道来。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吃粽子时误将墨水当作红糖水喝了,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真理的味道”。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接触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现状,必须进行社会革命。五四运动后回国,积极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
1919年底至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简陋柴屋里,利用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忘记寒冷,克服困难,夜以继日,尽心尽力。为了尽可能科学、准确、严谨地将《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他首先根据日文版翻译,同时利用英文版和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相互对照。他克服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彻底把全文译了出来”。
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陈望道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常常“不知东方之既白”。母亲心疼儿子,有一天将粽子和红糖水放到他旁边,让他饿了垫补一下肚子。没想到陈望道吃粽子时,竟将墨水误作红糖水喝了。当母亲在外面喊道: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还说:吃了吃了,甜极了。于是,陈望道给历史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把墨汁当糖吃,并非个别。我们的开国元帅陈毅自幼喜欢读书,小的时候曾发生吃墨水的故事,和陈望道蘸墨吃粽子颇为相似。有一次,陈毅正在看书时,他的母亲端来了芝麻酱和饼,放在书桌上,叫他蘸着芝麻酱吃饼。陈毅一边吃饼,一边看书,因为看得太投入,竟把饼蘸到了书桌上的墨盒里,而且吃得挺香。妈妈看到陈毅满嘴是墨水,大吃一惊,赶紧拉他去漱口。陈毅却自嘲说,正好自己肚子里“墨水少”,吃些墨水肚子里可以增加“真材实料”。正是凭着对知识的极度“饥渴”与专注汲取,陈毅成长为我党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一代开国儒帅。
墨汁是书写的必备品,古今名人对墨汁“情有独钟”,误吃墨汁、觉得非常“甜”,彰显的是一种求知若渴、奋发进取、专注钻研的精神,也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