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岁如歌,余味悠长,我幸运的在从检之初遇到了一位“好导师”。我时常忆起与导师的相处点滴,感慨相遇不易之余,更是时时观照自省,以师之言行鞭策自己。虽身处不同业务条线,但在与导师的言语交流间,我深深认识到了检察事业的光荣与伟大,感受到了“检察蓝”们的果毅与担当。
最早见到莎姐是在分院第二检察部锻炼期间,由于我刚到岗,还没有工位,领导就先安排我暂坐在了莎姐的位子上,“你先坐李莎那里,她在外边办案”。在此之后很长时间里,我便怡然地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学习工作。十多天后,风一样的莎姐“闯入”办公室,“你是新来的?没事,你坐那儿就行,要用什么在桌上随便拿。”随后,在我还未反应过来时,又如风一般“飞出”门外,留下在风中凌乱的我。这时的李莎,在我脑中除了干练的言行,留下更多则是“工作狂”的刻板印象。
第一印象虽然深刻,但却往往不够理性。幸运的是,2021年11月,我参与了铁检机关“青年干警成长计划”。莎姐成为了我的导师。或许只是出于对这位导师的好奇,或许我本身也在向往着改变,我开始有意了解导师的故事,导师也多次与我谈心交流。我曾难以理解导师为何可以为了办案而放弃安逸生活、舍弃规律作息,深深扎根于专案组的纷繁头绪之中。但她的点滴教诲与生活态度,让我慢慢意识到,作为一名检察官助理,作为司法权的行使者的责任之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从导师身上,我看到了“检察蓝”们的“取”与“舍”。他们舍掉的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小确幸”,是惬意悠闲的生活点滴;换来的是一个个司法案例汇聚而成的法治进步,是一颗颗无悔初心铸就的盛世中华。春风化雨,雨润春风。作为导师辛勤付出的受益者,我自当锤炼本领,稳稳担住责任,努力成为这场“传帮带”的“接力人”。导师是职业生涯的引路人,亦是检察业务技能的传授人,在今后学习中,我将充分利用“青年干警成长计划”这一平台,继续秉承进取之心,更多与导师对日常业务、办案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能双提升。
改变的发生总是潜移默化。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开始渐渐学会了取舍,我不再为忙绿的办案工作而苦恼,我常常欣喜于自身的改变,但我仍默默感谢着导师的指导与付出。闲叙过往,坚定信念,从检路上,拼搏之心正指引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