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警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4月28日,安康铁路运输检察院政治部、办公室党支部赴汉阴县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广场开展“学习党史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史教育入心走实。
汉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仅是“三沈故里”,也是“将军之乡”。这里诞生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先后走出了何振亚、沈启贤、杨弃三位共和国将军。在政治部党支部书记张宇的讲解下,全体党员干警怀着崇敬的心情,有序参观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陕南抗日英名录等地方,并用眼用心用情学习和感受到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程,汲取了智慧力量、筑牢了理想信念。
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下,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宏斌以“从安康走出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为题,为党员干警讲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故事。他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如何组建、发展,讲到共产党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最终获得伟大的功绩。为大家诠释了“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一心、奋勇争先”的深刻内涵,勉励各位党员干警要在用功学、用情讲、用心看、用力做上下功夫,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检察工作实际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为党的生日献礼。
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志平在此次党史实践活动学习中指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特色鲜明、目的明确、生动精彩,亲临红色革命基地能让党员干警更多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发扬红色基因。为不断深入推动安康铁检院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黄志平还要求大家,一是要在持续学上下功夫,以学党史为载体,坚持学思结合,努力做到学而精、学而用、学而优,不断汲取奋进力量。二是结合党建“五个一”活动在悟思想上再深入,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在办实事上不断发力,坚决践行为民宗旨。三是在开新局上求突破,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结合起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以红色革命精神推动检察工作全面提振,努力以新面貌新业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小贴士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命名并派人领导成立的一支人民军队。其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所属的陕西警备第二旅沈玺亭部汉阴籍下级军官何振亚(继周)、沈启贤(继禹)、王展(武林)、罗少伟等领导的几次兵变起义人员组合而成的陕南游击队,1936年8月13日正式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自1935年冬至1937年春,这支革命队伍相继在秦岭南麓的安康、商洛和汉中结合部的10余县的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仿效红军打土豪、分财物、救穷人,为劳苦群众谋利益,写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历经大小战斗二十余次。
1936年12月12日?安事变发生后,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交由中共中央代表罗瑞卿同志负责接收。奉中央军委之命,撤离安康,与红十五军团会合,随后编入八路军115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初,这支武装已经发展到千余人,奉命离开陕南,进驻甘肃庆阳驿马关,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何振亚任团长,李雪三任政委,沈启贤任参谋长),任弼时同志曾率领中央代表团前往慰问。“七·七”事变 爆发后,该团主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中英勇杀敌。此后,这支部队的将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建制逐渐由营扩大为团、旅,最后扩大为师,成为第四战军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9集团军117师。
该部队曾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湖北、湖南、广西等一系列大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志愿军主力部队的三十九军117师,跨过鸭绿江后打响了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仗“云山战斗”,全歼美军王牌骑一师第八联队,“大振军威,大振国威,震惊世界”,后又南下收复平壤,智渡临津江,攻克汉城。因战功卓著,该部队主要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杨弃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