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动态

三千里栈道寻踪:“寻保传”中的检察蓝足迹

发布时间: 2025-07-08
三千里栈道寻踪
“寻保传”中的检察蓝足迹
  古往今来,表述一条道路的名称都是以这条道路的起始点来命名,但大家所熟知的秦蜀古道为什么在国家层面却叫蜀道呢,这就要从今天的办案故事说起......
  2022年10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通过大数据检索获取子午道遗址保护不力的问题线索,遂移交秦岭南麓检察院办理。从此,我们走上长达3年的古道保护之路。从22年的子午道,到23年的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我们办案组从安康寻到汉中,又从汉中寻到四川,一路下来,立办公益诉讼案件8件,跨省市向四川万源、汉中镇巴移送线索2件。督促相关县区文物行政机关完善制度、补充标志、清理环境、加强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这期间,我们有穿山越岭、趟水过河的徒步踏勘,也有卫星遥感、3D建模的高科技运用;我们找过当地文保员,与老百姓聊过天,翻看过历史文献,查阅过文物档案,请教过文物专家,这些组成了空天地的立体调查,古与今的联合寻访,在寻访中见证古人的智慧与坚毅。
  办案中,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磋商会、公开听证会,依托专业支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赵明翠、董宏涛,数十名听证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办案,陕西古道保护专家、原汉阳陵博物院副院长赵静全程提供专业指导,正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古道保护的案件才能扎实推进,成为高质效的全国、全省典型案件。与此同时,我们按照“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机制,对秦蜀古道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检察公益诉讼视角下秦蜀古道保护对策探究》一文,为古道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我们联合区划检察院、文旅部门,深入遗址地开展保护宣传,提高群众的文保意识;认真落实“宣传是更高水平的办案”要求,对外广泛传播古道保护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和呼吁遗址受到更为广泛的保护和传承。在分院的统筹策划下,我们结合办案讲述的《千年古道如何焕发新生?》,荣获最高检第四季“新时代检察故事汇”优秀奖。
  一条秦蜀古道,就是半部华夏史。当我再次踏上古道时,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商旅往来的热闹场景,感受到刘邦就任汉王时的雄才大略……它不仅仅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我们需要守护好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这份精神密码,让后代依然能从栈孔的弧度中读懂祖先的智慧,这便是“检察蓝”对中华文明最庄重的承诺。
  讲述人——
  秦岭南麓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刘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