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动态

世界地球日+世界法律日:检法协同护生态 公益诉讼显成效

发布时间: 2025-04-2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耕地保护是农业发展的根基。20 世纪 70 年代,地膜作为 “白色革命” 的象征,因其保温、保墒、保肥等特性,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然而,随着地膜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逐渐凸显,大量废弃地膜碎片残留在耕地中,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形成 “白色污染”,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白色困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辖区内部分烤烟户、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户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未按规定及时回收废旧农用薄膜,存在随意弃置、掩埋甚至焚烧的现象,且未建立长效回收机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为保护耕地生态安全,石泉县检察院于 2024年7月31日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完善的农膜回收体系。

  秦岭南麓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发现大量废弃农膜仍残留在土地中,回收利用网点建设也未落实,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2024 年11月5日,秦岭南麓检察院依法向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司法力量推动行政机关履职。

办案人员现场查看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行动,争取专项资金80.7万元,用于推广超强镀膜和生物可降解膜技术,并开展废旧地膜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镇级回收点13个、县级示范点1个,各镇、村和农膜回收网点均建立了精准的废旧地膜清理、回收、转运台账,累计回收废旧地膜35吨,经法检两院现场核实并召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实质性审查座谈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行政机关初步形成了“县集中回收+镇回收站+基层网点”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废旧农膜应收尽收。鉴于行政机关已积极履职并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秦岭南麓检察院建议法院裁定终结诉讼,法院依法采纳建议。

法检两院查看整改现场

  该案的办理,是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协同发力、共同守护生态安全的生动实践。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行政执法的双赢多赢共赢。同时,该案的成功办理也为同类案件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秦岭南麓检察院将以此次案件为契机,将个案治理转化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农膜污染治理工作,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回收体系,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检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