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两周年之文化回响
文物古迹见证历史、承载文化。陕西作为文物大省,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但文物数量多、分布散,如何保护好这些丰厚的文物遗产、让泱泱文明赓续延绵?这是一道共答题。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以来,秦岭南麓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管辖优势,坚持“四大检察”能动履职、融合履职、一体履职,以高质效办案依法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交出了自己的时代答卷。
跨域履职
开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子”
线性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新类型,涉及地域跨度广,空间联动性强,保护难度大。秦蜀古道正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
秦蜀古道北起陕西西安,穿越秦岭,南至四川成都,是中国古代交通要道,也是古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明交融通道。子午道是秦蜀古道中最为著名的一条,跨西安、安康、汉中3市,途径多县区,全长350公里以上。现有子午道道路主干线遗址152处,子午道南段驿站遗址、子午道汉滨段遗址、子午道宁陕段遗址均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以来,在陕西铁检分院的指挥下,秦岭南麓检察院通过走访调查,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测距和3D建模技术辅助办案,查明上述3处遗址存在保护不力的问题,向安康市汉滨区、石泉县、宁陕县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向遗址所在的镇政府提出社会治理建议。行政机关收到建议后积极履职,整改期间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保护责任,补充设立界碑25个、标志碑2块、公示公告栏8块,宣传栏7个,完善了子午道遗址档案,制定和完善了长效保护机制。
以此案为基础,联合秦岭北麓检察院对陕西境内傥骆道、褒斜道、故道(陈仓道)、荔枝道等其他秦蜀古道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同类问题,邀请行政机关、全国古道研究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召开听证会,凝聚保护共识。与属地检察院协作办案,跨省市移交古道保护线索2件。同时,积极开展溯源治理,撰写《跨行政检察改革为线性文化遗产提供新路径——以子午道遗址保护案为例》。在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牵头组织下,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立法报告,促进秦蜀古道保护制度化、规范化,综合体现了“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的效果。理念一变天地宽。秦蜀古道系列案件的办结,充分展现了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履职优势和破局能力。
融合发力多管齐下奏响文物保护“和谐曲”
坚持横向协同,多种检察履职方式综合运用,奏响文物保护“和谐曲”,织密立体“防护网”。陕西清涧寨沟遗址保护就是一个缩影。陕西清涧寨沟遗址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然而却被多个犯罪团伙长期盗掘破坏。2014年以来,朱某某、王某某等人先后分批结伙在清涧县境内多个镇村违法探墓、实施盗掘,盗得青铜禁、青铜鼎、青铜编钟等珍贵文物后予以倒卖,销赃数额达2200余万元,被盗墓葬包含商周、战汉、宋代和清代时期古墓葬群。涉案人员系团伙流窜作案,在多地长期从事盗墓活动,严重破坏古墓葬文化遗产。
经省检察院指定,陕北地区盗掘古墓葬系列案由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办理。陕西铁检分院抽调秦岭南麓检察院在内的“两级五院”5名政治、专业、素养过硬的检察干警组成陕北盗掘古墓葬系列案件办案团队,全方位审查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责任,融合履行检察职责。先后多次前往延安、榆林等地实地勘查盗墓现场,向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院咨询相关专业问题,邀请省公安厅专家座谈会商。2023年以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分5案以涉嫌盗掘古墓葬罪提起公诉26人,吴某某、王某某等人分别以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三万元至五千元不等。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对11名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承担赔偿墓葬修复费用6万余元。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延安市检察院、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分别向相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进全省田野文物有效保护。
扭住不放
以“诉”的确认跑好保护“接力棒”
安康市各县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阶段集中由秦岭南麓检察院管辖,对于区划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以“诉”的确认,让文物保护更有力更可见。一座古城,一段故事。走在汉阴县距今500余年历史的明城墙上,脚下的每一步都是厚重的历史。清代的文峰塔,尽显沧桑。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这座汉阴古城墙,一度面临着许多困境。当地居民在墙体上钻孔钉铁钉、拉铁丝,以城墙为根基搭建违章建筑,墙边垃圾乱丢,严重破坏城墙风貌,危及城墙安全。
2022年3月,汉阴县检察院针对该问题线索立案,调查取证,向汉阴县文旅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局对城墙墙体杂草杂物进行清理,拆除了部分违法建筑。鉴于整改需要时间,遂中止案件,但整改工作依然不够。
2023年7月,该案被移送秦岭南麓检察院审查起诉。秦岭南麓检察院接过监督“接力棒”后,及时分析研判、调查核实,依法向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请判令汉阴县文旅局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对被破坏的文物本体进行保护性修缮。诉讼请求获得法院判决支持。行政机关在判后继续履职,全面落实了保护措施。结案后,秦岭南麓检察院、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以公开宣告的方式联合制发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双建议书”,推动问题根治。
古老的汉阴城墙魅力重现,沧桑的文峰塔再度焕发活力。这,正是接力监督成效的折射。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必须保护传承、久久为功。秦岭南麓检察院将持续深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好文化“寻保传”专项行动,以良好的办案成效,为陕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跨行政区划检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