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穿梭在街头巷尾的检察官,扎根办案一线,把对法律的忠诚贯穿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
他是雁塔检察公益诉讼的“守护人”,关注民情解民意,用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守护着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他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着每一个人,激情似火地热情拥抱平凡的简单,以平静如水的情怀渲染着“检察蓝”,践行着一名检察人的公平正义、责任担当。
他叫刘亮,是雁塔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的员额检察官,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奔走的公益诉讼“守护人”。
公益诉讼是司法体制改革后,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是“四大检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成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是检察机关扛起的又一项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覆盖了法律明确赋权的“4+ 1”(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领域以及全国人大、省人大要求的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妇女儿童及残疾人权益保护、文物保护等外领域。
他多年来始终奋战在反贪腐一线,曾被最高检授予“全国检察机关侦防能手”,积累了丰富的调查、取证、审讯经验。公益诉讼是一项全新的检察职能,不光需要敏锐的侦查意识,更需要的是沉下身子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面对众多行业领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行政机关的法律法规、职责职能、工作流程。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但更是一次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他选择的是破冰前行,选择的是检察人的担当。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牺牲和奉献,加班加点、主动放弃休假成为了他的常态。每一类公益诉讼案件就是一本全新的百科全书,为弥补综合知识的欠缺,他的身边摆满了各类书籍,买书、读书、写书成为了他的最大爱好,自己创建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曾参评最高检优秀检察干警公众号。为更好的开展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无人机驾驶技术,加入西安市无人机爱好组织,向科技要战斗力。
为应对“案多人少”日益突出的现状,他还主动请缨,单独挑起了部门探索办理“等外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重任。 2015年西安市户籍新政实施,伴随着国家二胎政策,曲江新区常住人口剧增,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密切关注曲江新生入学的问题,并就此展开了持续跟踪调查。在充分研读义务教育办学配建的法律规章的同时,前往公安部门查阅曲江新区常住人口情况,先后多次走访市区两级教育、住房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了解学校配建和城市发展关系以及过程。在做了大量充分的先期准备工作后,在省市两级检察机关的主导下,同曲江教育部门沟通,讨论增加曲江学位的可行性方案。发出检察建议后,曲江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通过实施托管移交、新建、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提供义务教育学位5万余个,以满足2020年就学需求。至2022年,曲江新区还将新建小学4所、九年义务制学校2所、中学2所,可增加学位近2万个。该案的办理是在全市教育大会召开的大背景下,雁塔区公益诉讼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外领域的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法律效果。
近两年来,他参与承办了涉及各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0余件。他积极同行政机关沟通协作,通过关注新闻、走访座谈、联合检查、专项活动、公开听证等方式,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监督作用,实现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多赢共赢,其中多起案件具有典型意义。如因某小学门前人行天桥陡峭、未增加安全扶手,督促相关部门依法整改,维护学生通行安全;针对曲江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收回专项补助;介入曲江旅游景区轻轨闲置改建,邀请国家、省、市、区人大代表、曲江文旅集团召开公开听证,盘活国有资产;关注文物保护,针对国宝单位汉宣帝杜陵,同文物部门多次座谈,并就一般保护区范围内的林木栽植和建设控制地带工程建设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共同研讨,确保帝陵保护安全。
在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案件的同时,通过为群众办的每一件实事、小事,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因小区垃圾乱堆放、垃圾压缩站污染问题,向街办和城管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因小区火情,消防通道被占用,督促公安消防部门完善消防设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督促施工方整改,改善居住环境;因小区电梯损坏、商场售卖过期发霉食品,督促市场监管局依法履职,及时整改。今年以来,针对盲道破损、公共自行车乱停放、井盖损坏、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等问题,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监督专项活动,对辖区商场、酒店、景区等重点单位无障碍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同区残联进行座谈,邀请省级无障碍设施督导员联合体验检查,截至目前,共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6件。
短短几年,公益诉讼工作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刘亮的身影。在他看来,公益诉讼绝不是就案办案那么简单,重要的是通过每一个案件的办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公平正义。为人民,闻令而动,蹄疾步稳!护公益,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只有牢牢把握“公益”核心,大胆探索,解决群众身边的事情,让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是一个新时代检察官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