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分数板上钉钉时,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而此刻,最该冷静的是我们的家长。虽说高考是孩子们人生的转折点,但不管未来前程如何,这个暑假我们一样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带着孩子在暑假里锻炼身体、做做家务、考个驾照、学个乐器、玩一玩“快乐普法游戏”等。
因为,生活之路还很长,无论怎样都可以活得更精彩!
河南省平舆县警方7月8日发布消息称,该县一名19岁高考生因对同班同学心存嫉妒产生报复心理,在高考结束后,恶意填报同学高考志愿,致使对方高考信息被锁死,无法填报志愿。目前,这名考生已被警方刑事拘留(7月9日《华商报》)。
河南省平舆县的这起恶意填报高考志愿的案件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当然,河南的这起案件并非孤例,几天前,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播州分局发布消息,6月27日该市两名考生高考志愿遭他人恶意填报一事已查明,犯罪嫌疑人系受害人室友,目前犯罪嫌疑人已投案自首。
现在正是全国各地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段,让所有考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就是维护高考录取秩序的应有之义。
检察官提醒
【罪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许可获取他人信息、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都属于非法行为。按照刑法规定,上网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
【影响】高考考生基本上都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考生如果罪名成立被判处刑罚,那就会影响未来的命运,以后考公务员、参军等职业选择都要受到限制。
【普法】防止恶意填报他人高考志愿的事件再次发生,不仅要增强考生的守法意识、信息安全意识,而且需要学校汲取该类典型案例的教训,认真引导广大考生理性处理心理问题和矛盾纠纷,不要触碰法律的高压线。
【防范】广大考生需要在更加安全的高考志愿网络填报系统。对于志愿填报异常的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通知考生和老师,增加指纹或面部识别等生物性验证程序,千方百计防止恶意填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