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稳群众立场。针对刑事案件被害人因遭受身心、财产的双重伤害而陷入困境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怀的实际,该院始终将精准开展司法救助作为检察机关深化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变“有访才救”为“有困即救”,变“检察救助”为“联动救助”,变“资金救助”为“多元扶助”,切实将为人民司法的要求落实到解决群众现实困难、化解因案负面情绪、消除社会戾气上来,促进社会关系更好、更快修复。
聚焦特殊群体。针对老、幼、妇以及低收入群体承困能力相对更弱的实际,该院倾斜救助资源,通过逐案排查、大数据筛查、社区网格员推送等多渠道掌握救助线索,建立起案件调查、困境评估、救助方案、救助标准等工作规程。2019年以来,该院帮扶救助因案导致家庭经济困难71人,其中退役军人1人、残疾人5人、未成年人11人、妇女54人。
关注涉众群体。针对涉众诈骗案件多发且被害人众多,低收入人群占比高,负面影响大实际,该院坚持一案一专班,统筹“依法严厉打击、突出追赃挽损、全程释法说理、风险评估防范、多元司法救助、防骗知识宣传”六项措施,将矛盾化解贯穿办案始终。该院在办理郭某某公租房诈骗案中,针对被害群众中有多数为环卫工人,经与公安机关合力追赃后,被害人仍有60余万元损失得不到弥补实际,经研判开展司法救助40余人。2019年以来,救助涉众案件被害群众2批次70余人。
注重群策群力。针对单纯经济救助不能完全解决被害群众的多重伤害和复杂困境的实际,该院践行“如我在诉”理念,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协作、上级检察机关和外地检察机关一体联动,建立“检察+”多元救助模式,通过心理辅导、民政救助、就业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帮扶措施,先后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妇女13人次,户籍在外地、损失较大的被害群众3人。
依靠群众力量。积极推进检察“双进”,发挥“多网合一”作用,在发现救助线索、案件调查、救助评估等环节,加强与社区网格员配合,走访入户调查实情,开展回访等工作,筛查网格员提供线索40余条,开展救助9人次,提高了基层社会组织在困难群众救助、矛盾化解领域的参与度,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