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汤峪河上游两岸,隐匿着汤峪栈道遗址,它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深入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全面贯彻省市院专项活动方案精神,近日,蓝田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干警前往蓝田县汤峪镇,开展汤峪栈道遗址“寻保传”专项活动。
该院组织干警深入汤峪栈道遗址现场,对栈道遗址的规模、分布、保存现状等进行细致勘查。汤峪栈道遗址位于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汤峪河,在近20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栈道、栈桥遗址13处,现仍有部分在沿用,其他栈道、栈桥均已不存,仅存栈孔,个别栈孔中残存有石条,栈孔数量从5个到83个不等,栈道长度从4米到70米不等。栈孔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孔径多在14-18厘米之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以汤峪河东岸崖壁的汤一村大槽口栈道遗址规模最大,残存栈孔80余个,长度70米。此外,附近还分布着明清摩崖石刻,进一步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干警们详细记录栈孔及栈道的关键信息,对周边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排查,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规模宏大,分布较为集中,保存状况较好,是古代蓝田通往柞水的又一重要交通要道,为研究汤峪河上游地区交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例如古代的道路规划、运输方式等。栈孔的开凿方式、间距设置等,反映了当时修路筑桥技术水平,对于研究古道路的开凿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栈道是人们出行和交流的通道,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当地社会生活状况,如人员往来、物资流通等。汤峪镇地处关中与陕南地区交界处,该遗址为研究关中与陕南地区的交往提供了线索,比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
汤峪栈道不仅是古代交通工程的杰作,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该院表示,将持续深化“寻保传”行动,继续秉持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理念,推动汤峪栈道遗址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以法治之盾守护文化根脉,让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