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春意盎然的临潼大地,正值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一场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力量,临潼区检察院以“专业、联动、宣教、协同”为关键词,厚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根基,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专业为犁,深耕检察保护的法治沃土
专业化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立身之本。临潼区检察院以机制创新破局,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2021年赴苏沪检察机关调研取经,次年3月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探索“刑事+民事+行政”三检合一办案模式,形成“办案、监督、保护、预防”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抽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领域精兵强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2022年以来,累计批捕侵权犯罪嫌疑人6人、起诉6人,实现司法震慑与权益保障并举。携手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共建智库,开展专题法律培训讲座30余场次,覆盖企业职工5000余人,帮助企业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联动为桥,架起检企合作的双线纽带
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司法是护航的港湾。临潼区检察院在陕西鼓风机集团、西安伊利泰普克饮品公司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累计解决企业涉法难题30余项。针对“临潼石榴”地理标志侵权乱象,检察官深入田间地头和销售市场开展溯源调查,走访商户27家、合作社5家,通过公开听证推动建立“产地溯源+分类销售”机制,为果农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检察护企’让‘临潼石榴’的金字招牌更闪亮了!”一位合作社负责人如是感慨。
宣教为帆,扬起维权意识的浩荡新风
普法宣传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一防线。临潼区检察院创新“场景浸润式”普法模式,在兵马俑博物院、华清池景区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教育基地,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感受法治力量。2023年宣传周期间,检察官以“盗版书籍维权”“仿冒商品甄别”等典型案例释法说理,激发群众维权意识。一位曾因购买假货蒙受损失的市民表示:“现在懂了法律武器,维权更有底气了!”
协同为弦,奏响多元共治的奋进乐章
保护知识产权需聚八方之力。临潼区检察院牵头搭建“双线联动”协作平台,与市场监管、农林等部门签署《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先后制发检察建议书5份,督促整改风险漏洞10余个。在文旅产业保护领域,协同文物管理部门开展商标专项治理,依法查处侵权商品50余件,为“兵马俑”“华清池”等文化IP筑牢法治屏障。
从田间地头的“临潼石榴”到千年古迹的文化瑰宝,从企业车间的技术专利到市井街头的消费维权,临潼区检察院以法治匠心书写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答卷。未来,该院将持续深化“专业引领+社会共治”模式,让法治成为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潼新篇章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钟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