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服务区域发展大局,深化落实“两行动 两举措”,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护航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一是优化法治环境,助力企业轻装前行。聚焦市场主体痛点难点,构建“检察护企”全链条机制。制定《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工作指引》,细化25项护企措施,严惩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26件58人,督促为企业解冻股权2.8亿元,挽回经济损失成效明显。深化“检矫”协作,联合司法部门简化涉企矫正对象经营性活动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常态化开展“入企问需”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建议20余件次,以法治“温度”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矛盾源头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骊桥”调解工作室,推动矛盾化解“一站式”落地。一年来受理群众信访190件210人,回复答复率保持100%;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案件342件420人,适用率达90%以上,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95%以上,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深化检察职能基层“双进”,下沉一线办理涉检线索197件,化解纠纷44件次,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5份,推动解决控辍保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综合效应。
三是强化产权保护,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立足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在重点科创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聚焦法治需求,靶向施策发力。办理重庆某公司侵犯兵马俑三维商标案,督促侵权行为人道歉并全面整改,形成法治示范效应。深化“治未病”理念,结合办案制发专项检察建议,推动行业规范管理,有力维护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不起诉+公益服务”机制,对轻微侵权案件责令当事人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等公益服务,实现惩戒与教育双赢,为科创企业打造“安心创新”的法治生态。
四是服务开放发展,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将检察履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宫设立检察公益诉讼示范基地,塔吉克斯坦检察代表团、最高检调研组实地考察,推广文物司法保护经验。深化检企共建,与新丰镇车站联合建立“服务保障‘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法治驿站”,搭建常态化沟通协调、党建联建融合等机制,围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需求,开展涉企诉求快速办理、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等专项服务。探索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依法办理跨国商事纠纷案件,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以法治“桥梁”助力临潼开放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钟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