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的不远处有一个圆形饱满的坟冢,高大漆黑的石碑、醒目的红五星和楷书文字……
这是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街办与烈士家属反复协商后,决定将烈士墓迁移到这儿,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2021年4月,陕西省检察机关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时,这个烈士墓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土丘,没有墓碑,野草荒芜、一片凄凉,谁也想不到这里竟埋葬着一位抗日烈士——高炳山烈士。
最终经过多方努力,将高炳山烈士的坟冢迁移到其后代的果园。
专项活动期间,我们先后多次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就零散烈士墓相关问题召开座谈会,短短的半年时间之内,他们对全区所有的54所零散烈士墓都进行了全面登记和有效的保护。
坟修了,碑立起来了,高炳山烈士的事迹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1年10月,西安市检察机关和西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临潼区召开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现场交流工作会时提出,要进一步发掘烈士的英雄事迹。
会议指出,烈士的英雄事迹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宝贵资源,是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载体,每一名英雄烈士,每一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生动写照。
带着这个要求,我们走访了街办、村委会及给北潘村写村史的老人了解到:高炳山(1914-1937)临潼县零口镇北潘村北赵组人。
1933年,高炳山与胞兄高慎之同在杨虎城将军领导的十七陆军第十七师张英山团参加革命队伍。听老人讲,高炳山烈士又名叫西敖,他活着的时候膀大腰圆,个头又高,平常三五个小伙子打斗起来也不是对手,别看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厉害,可是在交战拼刺刀时,高炳山在战场上要是杀红了眼,连命都不要了,发起狠来凶的很,确实叫日本鬼子胆战心惊的。
在太原保卫战打仗期间,高炳山的兄弟高宜之被鬼子抓走了,高炳山听到后,立即召集全排战士说:“弟兄们,我兄弟高宜之被日本人抓走了,到日本人那里,活着比死了更要难受!等革命胜利我回到屋,老乡肯定会问我:‘西宜咋没回来?’作为一名军人,我面对乡党们这样的问题,不如上吊死了算了,与其回家吊死,还不如痛痛快快死到战场!弟兄们,日本鬼子是咱中国人的仇敌,我不能看着自己的兄弟活着受罪,咱一定要把西宜抢过来!”经过他的一番动员,全排战士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又回头撵过去,一阵紧追猛打,把西宜从日本人手中抢了回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高炳山的这个豪情义举在军中传为佳话。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高炳山随军东渡黄河奔赴山西中条山抗日前线,同年10月在保卫太原的 “娘子关战役” 中为抢夺戴金山战略阵地,他与战友争先恐后,奋不顾身,最终占领阵地,但因遭受日寇飞机轰炸和强力的炮火攻击,高炳山壮烈牺牲。
2023年4月,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上述文字表达了一个检察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对抗日英雄的真挚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