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无边绿意在山梁沟峁间奔涌。山地苹果园枝繁叶茂,设施大棚内瓜果飘香。
2015年的早春,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村看望群众,特意去看山梁高处的苹果园,嘱托大家,“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在延安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开启了革命老区山乡的巨变。
“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考察时强调。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三农”发展,总书记念兹在兹。
如今,深受鼓舞的梁家河村民、郝家桥群众、南沟村乡亲们,广大三秦儿女将殷殷嘱托化为奋进动力——
“党的政策好,农村有奔头,农民有盼头。”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村民曾世德道出了大伙儿的共同心声。
在陕北,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蹚出了一条“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果蔬产业”的发展之路,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陕南,在茶产业带动下,蒋家坪村充分利用“高山、绿色、富硒、无污染”的优势,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守好“三秦粮仓”,端牢“中国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把粮食安全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盯粮食“稳面积、保产量”两大目标,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2年陕西粮食总产达到1297.9万吨、较上年增长2.2%,实现“十九连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陕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抓手,建设千万亩“吨良田”,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2015年2月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在西安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催人奋进的嘱托,成为奔跑追梦的勇气与力量;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着三秦大地谱写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8年来,西安博物院扎实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该院党委书记甘洪更说:“我们让历史文物服务时代、服务百姓,让博物院这所‘大学校’激发更多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傍晚时分,护城河繁灯点点,水波荡漾。城墙根下,游人如织,自在惬意。
西安城墙管委会文物巡查管理员寇重辉说:“我们运用科技手段,形成了西安城墙独有的预防性保护体系,有力保障遗产‘宏观可控制、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知、保护可提前、活动可管控’,构建‘敬畏+热爱+尊重+传承+复兴’的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利用模式。”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在总书记的鞭策和勉励下,陕西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留住文化根脉,牢牢守住民族之魂——
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峁遗址等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原创性贡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曲、陕派话剧、陕北民歌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建成开放;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成为热门打卡景区……
华灯初上,大唐不夜城,吟诗作对的“李白”来了,智计百出的“房谋杜断”来了,“仙气飘飘”的“不倒翁小姐姐”来了……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一夜爆火’的IP背后,是长时间的精心打磨和持续的内涵丰富,实现新中出新。”大唐不夜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作为文化大省,陕西正按照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觉,激荡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象、释放中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