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检察监督履职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合,7月3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和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联合开展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位于西大街的都城隍庙鼓乐社。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起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在寻访中,检察干警通过走访西安鼓乐博物馆,详细了解西安鼓乐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到其口传心授、师徒传带的传承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中涉及的“独创性表达”存在紧密联系,蕴含着丰富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内涵。也感受到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热爱与坚守,并围绕非遗中的公益和知识产权保护与乐社负责人进行交流。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西安鼓乐作为陕西省唯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存在着保障体系不完善、传承难度大、青年后备力量不足等保护困境。下一步,西安市院将以此次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为契机,找准检察履职助力非遗保护的切入点,深化与行政机关的保护协作,探索非遗传承中的公益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强化传承人的权益保障,以法治之力筑牢传承之基,助推古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公益诉讼检察部、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