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基本情况
(2022-202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构建全面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推进知识产权专门化建设是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的使命使然,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是检察机关为法治担当的职责所在,提高知识产权检察履职能力和水平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所需。
为适应知识产权法治保护需求,西安市检察院自2021年起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并于2022-2023年间,在全市检察机关抽调专人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建设。近三年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以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从职能、机构、机制、规则、队伍等方面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建设,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综合履职。持续强化高质效办案,以案件办理为切入口服务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强化外部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积极融入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为西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西安知识产权检察办案情况
近三年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案和高水平保护,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检察探索,深化“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知识产权检察业务建设不断深化。
(一)知识产权刑事检察工作
案件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至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32件430人,受理审查起诉159件276人。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7件69人,受理审查起诉31件6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20件36人,起诉26件61人。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4件196人,受理审查起诉58件10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53件82人,起诉50件94人;捕诉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38.2%。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91件165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70件10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48件80人,起诉57件86人;捕诉案件数量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新型案件不断增加。2022年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捕诉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占50%,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占40.5%,侵犯著作权罪占9.5%。2023年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捕诉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占37.8%,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占46.9%,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占3.1%,侵犯著作权罪占10.2%,侵犯商业秘密罪占2%。2024年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捕诉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占32.7%,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占45.2%,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占3.8%,侵犯著作权罪占16.3%,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占1%。
专门化建设持续深化。2023年以来,西安市检察院抽调3名员额检察官专门开展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将知产办调整为专业化临时机构。建立全市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指导基层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集中统一履职办案团队(共25人)。建立全市知识产权检察案例库,印发著作权领域检察办案实务经验和全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典型案事例汇编。依法办案的同时,西安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签署《关于建立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并联合制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指引》,围绕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召开联席会议7次,引导公安机关规范侦查取证活动,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水平。联合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西安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快速联动办理规定》,通过完善联席会议和市(县)一体化办案等机制,对全市范围内重大、疑难、复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采取挂牌督办、提级管辖等方式集中办理,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职能机关整合起来,增强了司法打击的威慑力和司法保护的协同性。雁塔、新城等基层检察院分别针对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涉企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与辖区行政机关联合制定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检察案件办理质效。
(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民事检察方面,2023年受理对涉知识产权民事审判程序中的违法行为监督案件2件,提出检察建议2件并被采纳;2024年受理对知识产权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监督案件9件,对涉及虚假诉讼的6件案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被法院裁定再审。行政检察方面,2023年受理对涉知识产权行政非诉执行活动监督案件3件。公益诉讼检察方面,2023年受理知识产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1件,提出检察建议20件,其中,行政机关已经全面采取整改措施依法履行职责的8件;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2024年受理知识产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2件,提出检察建议18件,行政机关已经全面采取整改措施依法履行职责的19件;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
二、服务保障西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三年来,西安市检察院党组紧跟西安“双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全市政法机关“两行动、两措施”要求,以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为重点,认真谋划服务保障西安科技创新的检察蓝图。先后印发了《西安市检察机关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工作方案》《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发挥知识产权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等制度,首创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
(一)建成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
2022年,西安市检察院与西咸新区管委会达成合作意向,在西咸新区揭牌成立了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23年,为了推进该中心的实体化运行,西安市检察院选址科创企业聚集的沣东自贸新天地园区,经过广泛走访企业、自主规划建设、争取多方支持,历时半年建成了占地面积926平方米,拥有办公办案、洽谈培训和法治教育三大功能区的“一站式”保护中心,将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推进到企业创新发展一线。中心建成以来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实务研讨和跨部门交流活动50余场次,面向500余名企业家开展检察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西北大学在此设立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基地。辐射带动西咸、雁塔、莲湖、鄠邑等7家区县院在15个重点园区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为西安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双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软实力”。
(二)发起成立五城市知识产权检察协同保护联盟
为发挥好知识产权检察服务保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职能作用,增强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效果,2023年12月起,结合前期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的知识产权跨区域司法保护难点,西安市检察院先后走访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广州市检察院和深圳市检察院,主动争取工作支持并达成合作意向。2024年6月,由西安市检察院发起的五城市知识产权检察协同保护联盟在西安成立(以下简称“联盟”),同步建立案件协查、线索移送、调查取证和联合治理等联盟机制,有效解决跨区域知识产权检察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管辖争议、证据交换、委托取证、专业辅助审查、全链条打击等各类问题,共同提高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能力和科技创新司法保护水平,以扎实的检察履职发挥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依托联盟,接收北京市检察院四分院移送案件线索1条,召开案件研讨会1次、专家论证会1次,组织业务培训2次。
(三)发布全国检察系统首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双名录”
聚焦西安“双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西安市检察院于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发布两批知识产权检察保护196家重点联系企业及138项核心技术保护名录(简称“双名录”),该事件入选2024年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典型案例。围绕“双名录”司法保护,西安市检察院围绕全省“三个年”活动、“八场硬仗”部署,全市“深化六个改革”重点工作、全市政法机关“两行动、两措施”等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机制,更好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践行企业家会见检察长机制,西安市检察院检察长带头,推动全市检察机关深入隆基绿能股份有限公司等70余家创新型企业调研。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著作权、商业秘密等领域普法动画、短剧和课件,依托新闻发布会、主题直播、检察开放日和情景短剧等活动形式,对3000余名科创人员开展面对面普法教育,筑牢法治保护屏障。提前介入重点涉企知识产权检察案件,邀请专家研判,积极跟进案件办理情况,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司法保护。
三、推动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大格局
西安市检察院通过全面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加强同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谋划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跨部门工作机制建设,持续破解知识产权综合保护难点堵点。
(一)加强跨部门机制建设
三年来,西安市检察院先后与西咸新区管委会和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框架协议,推动形成西安“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与市司法局就知识产权领域法律风险前端预防、纠纷多元化解和司法资源共享等工作达成合作意向。与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书》,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雁塔、灞桥、长安、新城等基层检察院也结合各自区域产业特色,分别围绕网络著作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领域,与辖区行政机关签署合作机制,共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
(二)深入推进西安文化兴市战略
围绕西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逐步开展同西安市市场监管、版权和文旅等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聚焦西安文旅和短剧市场热度上升的新形势,结合检察实务的高发案件,西安市检察院会同公安、文旅和版权部门会签《西安市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从市级层面推动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行刑衔接,持续推动西安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同步印发著作权领域检察办案实务经验,指导区县检察院关注跟进文旅产业保护、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著作权侵权线索,依法开展介入调查,近三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31件。
(三)助力西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全市“王莽鲜桃”“长安草莓”“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临潼石榴”“阎良甜瓜”等地理标志保护,发挥农业类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和社区网格员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被侵权线索,针对一起外地个体户非法培植我市一果农公司植物新品种树苗并通过网络兜售的案件,主动对接当地检察机关达成协作意见,经当地林业部门处理停止侵权。针对市场上假冒“临潼石榴”销售现象,支持区县检察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走访生产企业、合作社及个体商户90余家,通过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督促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市场秩序。
(四)扩大知识产权检察宣传效果
统筹全市两级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力量,以西安市检察院“西检知行·与时向新”品牌为牵引,带动全市基层检察院结合区域特点打造了“护企雁”“长企”“骊铭”“智鄠卫”等15个知识产权检察品牌。根据重要时间节点,连续三年召开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并举办护航科技创新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丰收节”地理标志普法直播和知识产权领域法治情景剧等法治宣传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西安知识产权检察条线的办案和创新工作情况。三年来,《强化“专精特新”企业知产保护》《加强跨区域协同保障“双中心”城市建设》等多项经验工作被《检察日报》《西部法治报》等主要媒体刊载,全面展示了全市知识产权检察队伍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