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办理分期贷款业务被骗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在我辖区内涉世未深的学生成了主要的被害群体。自2016年以来我院共受理了两起利用分期贷款购买手机诈骗学生的案件,两起案件作案时间虽时隔三年之久,被害学生却都是鄠邑区本地同一高校,且存在学生之间相互串联介绍,导致不断有学生身陷其中,两次案件被害人数均为十多人,犯罪数额巨大,严重影响被害学生的生活学习。为准确定性,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有必要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总结。
一、理清犯罪“套路”
总体来看两起案件的犯罪手段呈现出固定的“套路”,一句话概括就是“诱骗他人贷款给自己花”。承办人总结犯罪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嫌疑人或者从各大电脑商城的广告接触到“分期购”或者自身就是“分期购”的受害人从而了解到分期购机之后再套现的方法,物色大专院校学生作为校园代理,以“帮忙洗黑钱”、“系统有漏洞不用还钱”等理由来劝说并披上“兼职”的外衣,让学生难以辨别,又以贷款不用学生偿还并有“好处费”相赠来诱惑学生参与。第二步嫌疑人要求学生带着个人身份证件等到相熟的手机店,这些手机店都与贷款平台有合作,嫌疑人教给学生应对分期平台风控审核的话术,审核通过后手机拿到手,但手机不会拆封直接由嫌疑人带走。第三步就是嫌疑人将手机以低于市场价倒卖套现。
二、犯罪过程中的人、物等要素分析
整个过程中参与主体有四方,嫌疑人,贷款人,贷款平台,手机店。其中贷款人是学生,也是此类案件最终极的被害人,贷款平台表面上看也被骗贷款给了不具有偿还能力的学生,但其最终还是能够通过民事诉讼等手段拿回本息,最终并不会追讨无门权利受损。准确找到真正的被害人,这也是我们办理此类案件定性的核心关键点。手机店在学生办理完贷款手续之后或者将手机交给嫌疑人或者直接收购帮助嫌疑人完成套现,在案发后手机店多辩称对学生被骗一事并不知情。
其中还有一个现象是嫌疑人为了更多地敛财,先招募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校园代理不断地发展学生作为下线进行逐级敛财,具有“传销”特点。
两起案件涉案的手机为iphone系列市场最新款,价格昂贵,分期后本金加利息基本过万元,加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均达到陕西省关于诈骗罪犯罪数额巨大标准。
三、发案过程及后续影响
第一起案例嫌疑人套现之后大部分都用来挥霍,极小部分用来偿还贷款,随着被骗学生越来越多,在一定时期内只能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壁,恶性循环直到手头资金崩断,学生不断地被平台催帐,学习和生活不堪其扰才意识到被骗,此时嫌疑人也切断了联系方式销声匿迹,从作案到案发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学生及其亲友不得不忍受平台的各种催债手段,学生的个人征信也受到影响,长远来看将影响学生以后的正常贷款买房买车等。另外一起是三名成员团伙作案,在短期内诱骗学生贷款后,先代为偿还第一期贷款,紧接着其中两名成员“演戏”称“大家都被骗了,手机被另外一名成员私自带走了”,学生认为不对劲始报警,虽然此次作案到案发约为一个月时间较短,但赃款已被挥霍一空,退赃退赔目前看来几无可能,学生还是要面临还贷压力。
四、原因分析及总结
学生为何会轻易进入圈套?一是学生单纯、嫌疑人狡猾。分期贷款购机手续较为复杂,学生一时难以辨别贷款合同的相对方,单纯地相信嫌疑人会帮助还款而与自己无关,再加上嫌疑人刻意在贷款时营造一种神秘、紧张的氛围,如称有网监会的人在审核,让学生不敢多问、不敢质疑,稀里糊涂将手机交给嫌疑人。二是手机店助纣为虐。销售手机的手机店多是与嫌疑人相熟的店,这些店为了营业额也存在放纵行为,对疑似分期购机后套现的事情不闻不问、不做提醒,贷款成功后店员将手机放在桌面上,既不亲手给贷款学生也不交给嫌疑人,让二者自行去拿,以便事后以这种方式来推卸责任,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同一嫌疑人不断地带来年轻学生来分期购机,贷款成功后却不将手机交给贷款学生,甚至有的手机店当场就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手机,这种异常的交易方式很难说手机店对此毫不知情,这种默许的行为无疑助长了嫌疑人的胆量,一次次为嫌疑人犯罪提供了场所和平台。三是学校法治教育没有及时跟上。三年前案发时我院结合案情已经及时向校方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以各种形式提高学生法治观念,保护好个人信息,提高识破陷阱的能力,然而三年过去了上一届学生毕业了,在新生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割韭菜”。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学生的内因。两起案件无一例外都是学生被所谓的“好处费”所诱惑,甚至为了一二百元的“介绍费”不断地拉拢自己的同学入坑,岂不知自己是待宰的羔羊。
“人生的道路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涉案学生多刚刚年满18周岁,虽然在法律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其社会经验尚浅,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因此一要有针对性地在大专院校开展关于民间借贷、基本金融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告诫学生不要贪图蝇头小利,谨记“契约”精神,不要替别人办理贷款,更不要自己贷款给别人花;二要提醒学生谨慎使用个人身份信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同时要爱惜个人信用这笔无形财富,在错误酿成之后更要积极应诉以免对个人征信产生影响;三是工商等部门应当对手机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应对,要求他们对异常交易做出善意提醒甚至拒绝交易,打掉此类犯罪的温床。
撰稿人: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