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小王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考虑到小王犯罪时为未成年人,为了避免回归社会后因犯罪前科而受到歧视,保障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决定依法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无疑给了未成年人重新开始的机会,彰显了司法的温度。那么,这项制度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能给未成年人带来怎样的保护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未成年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当事人在就业、就学、入伍时无需主动告知。
对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数个行为,构成一罪或者一并处理的数罪,主要犯罪行为是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实施的,被判处或者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对全案依法予以封存。
二、封存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应当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及刑事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全部案卷材料与电子档案信息。
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依法被封存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相关记录信息予以保密。
未成年人接受专门矫治教育、专门教育的记录,以及被行政处罚、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不起诉的记录,适用前款规定。
三、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能否开出《无犯罪记录证明》?
可以开具。
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后还有可能解除吗?
有。对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封存机关应当对其犯罪记录解除封存:
(一)在未成年时实施新的犯罪,且新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二)发现未成年时实施的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三)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成年后又故意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载明其之前的犯罪记录。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消除“犯罪标签”对未成年人的长远影响,让他们有机会改过自新、回归社会。这一政策让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不会因一时错误而终生受限,能够正常求学、就业,重新开始人生。然而,犯罪记录封存是社会的善意,但绝非犯罪的“护身符”,如果未成年人在记录封存后仍不知悔改,继续违法犯罪,就依然会被解除封存并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文字:辛亚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