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动态

【文化“寻保传”】探访张百万民居:跨越时光的民居风貌 守护古建的检察担当

发布时间: 2025-04-04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历史大潮浩浩荡荡,在这大潮的淘洗中,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沉淀,更承载着先辈智慧,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荣光。为切实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灞桥检察院将目光聚焦于“张百万民居”,在探寻跨越时光的民居风貌的同时,思索司法保护的新路径。

张百万民居坐落于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办车丈沟村,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因故主张百万而得名。这座民居带有强烈的关中地区民居特色,布局方正规整,半边盖的两座厦房互相对映,更衬托出正房的端方严谨。主料以青砖泥土为主,门窗房梁多为木制,其上刻有各色图案。还有以石砖做成的照壁,雕刻着梅兰竹菊的纹饰,栩栩如生。不论是民居中的青砖黛瓦,还是飞檐斗拱每一处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烟火人间,向我们展示着独属于关中人的豪迈与细腻。

在参观民居的同时,灞桥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君茹与部分住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详细了解了这座民居历史的同时,也认识到民居保护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民居部分区域出现了破损甚至是开裂等问题,影响住户居住安全;另一方面,保护资金及专业修缮人员短缺,严重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干警详细记录了建筑的损毁情况,仔细查看了周边环境状况及消防等设施,并现场向群众宣传文保相关法规,引导群众增强文保意识,主动参与到保护古民居的工作当中。

张百万民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通过此次寻访,灞桥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古民居的保护力度,持续深化“政府主导、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格局,为中华文明永续传承提供坚定的法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