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3819600
举报专用电话:0913-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动态 > 潼检动态

《家庭教育促进法》 检察官来帮父母划重点……

发布时间: 2022-01-26

2022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就家庭教育的首次专门立法,并规定每年5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

面对新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父母应该如何培养未成年子女?如何成为合格的家长?做不到“依法带娃”又会有什么后果让检察官来帮大家划划重点吧……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二、为什么要开展家庭教育?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怎样开展家庭教育?

(一)明确开展家庭教育的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明确开展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三)父母开展家庭教育,应当教的内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以下家庭教育内容为指引1.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2.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3.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4.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5.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6.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四)父母开展家庭教育,应当采取的方式:1.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2.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3.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4.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5.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6.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7.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8.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9.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五)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途径:除自身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外,积极参加中小学、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此外,若父母遇到家庭教育难题,可以向辖区内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寻求帮助。

(六)父母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将承担的法律后果:父母或者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将承担不利的后果,会被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将被要求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公检法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