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我有幸参与了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与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办理的一起民国铁路遗址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民国铁路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2015年该处遗址被潼关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立的石碑上记录着那段古往的岁月。当我们踏入这片遗址时,周边存在着部分碎砖瓦砾,长势繁茂的草丛遮蔽了道路,办案检察官们步步谨慎,深入探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文物的敬畏与保护。
办案过程中,两地检察官围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我深切地感受到,办理一件公益诉讼案件绝非易事。从发现公益受损情形到确认责任主体,再到保护标准程度,每一步都需要检察官们认真研究法律法规,制发检察建议更是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全面考究整改方案的可行性。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坚持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们向着“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不断迈进。同时,随着公益诉讼办案领域的不断扩充,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以此能更加清晰地识别违法情形,有的放矢,实现高效履职。
民国铁路遗址的轨辙不仅是历史的印记,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我们将不懈守护,让这些历史的轨辙,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