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突然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我好像被电信诈骗了!原来她遇到的是近期高发的以“关闭百万保障业务”为由实施的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微信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客服,通过短信或电话联系受害人,谎称其开通了百万保障业务,若不关闭,每个月会一直扣款,诱骗受害人下载社交通讯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银行卡密码、验证码、完成盗刷转账实施诈骗。好在她在下载软件后感觉到了不对劲,及时中断与骗子联系,到银行网点冻结银行卡,才没有最终被骗。
近年来,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和诈骗话术不断“升级换代”,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刷单返利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针对被害人量身打造的骗局使人防不胜防。跨境电信网络犯罪集团垄断化、境外化、技术升级化,由诈骗犯罪衍生出人口贩卖、绑架、非法拘禁等犯罪,逐步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条,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复杂的犯罪形势,我们不仅要预防被骗,也要防止沦为“诈骗工具”。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全国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坚决依法查处、从严惩治、协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2023年以来,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机关加强案件研判和工作会商,加大对重点案件的办理力度,立足检察职能,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对一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为诈骗分子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为诈骗分子诈骗后进行“洗钱”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偷渡至国外进行诈骗活动的偷越国(边)境案件及时批捕起诉,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为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着力筑牢反诈防线,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结合近期所办理案件,检察官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决做到“四不”。一是不轻信。对于网络上、朋友圈里发布的“高薪招聘”“出国招工”等就业信息,切勿轻信,被所谓的“高薪”蒙蔽双眼。二是不贪利。不要被网络上那些低收入、高回报的理财信息所蒙蔽,不要对所谓的内幕信息、专家意见所动心。三是不点击。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要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尤其是坚决杜绝安装网络赌博、裸聊等软件。四是不泄露。不随意在网络上向他人泄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尤其是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