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33363001
举报专用电话:0913-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诉讼

寻访革命旧址 重温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 2021-08-05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7月21日,临渭区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何秦军同志带领第五党支部党员一行4人,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走进向阳街道办事处开展寻访活动,实地走访调查红色资源保护现状。 

  

第一站:向阳街道办事处西张村裴延寿烈士墓 

在西张村韩军峰书记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裴延寿烈士的陵墓前。裴延寿不仅是当时学运的骨干分子,积极宣传和组织农运。渭华起义爆发后,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部分党团员秘密烧掉敌人草料40多万斤。1928年5月,他进县城送信时被捕,在狱中,他一面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一面向狱中难友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越狱暴动,不幸策划失密,未能成功。1928年5月8日被敌人杀害于渭南城北的渭河滩上,年仅28岁。裴延寿的故居因后人已经翻修,未遗留下历史信物考证。 第二站:向阳街道办事处淹头村张宗适、张宗逊故居旧址 

  

  

  

在淹头村刘新华书记的带领下,何秦军副书记一行来到了张宗适、张宗逊的故居。 张宗适是1924年青年团在陕西建立的第一个基本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特别支部的负责人之一。1927年春,在革命低潮时,坚持开展斗争,组织领导渭南宣化事件,揭开了渭华起义的序幕。张宗适作为渭南团县委负责人出席了陕东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举行渭华起义的决议,制定并通过了起义的纲领和行动计划。渭华起义失败后,张宗适为躲避敌人搜捕,缺医少粮,于1928年逝世,年仅22岁,因历史原因墓地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张宗逊为张宗适的弟弟,革命战争年代,张宗逊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护卫毛泽东,确保毛泽东的安全。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兼富甘警备司令、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张宗逊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解放大西北,巩固和发展大西北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宗逊上将墓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两人的故居后人已经翻修,没有留存可以考证的历史信物。 

  

第三站:向阳街道办事处姚李村王尚德故居 

  

王尚德烈士陵园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事处姚李村,1986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在原王尚德烈士安葬地修建而成。1987年,被列为渭南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市、区两级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王尚德故居后人已经修建,没有留下可以考证的历史信物。 通过寻访革命旧址,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大家深切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奋勇抗战的岁月,对于共产党人的初心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百年初心,历久弥新,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在以后工作中,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政治本色,弘扬拼搏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动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奠定深厚基础,以忠诚为民、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