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古殿,承载历史文脉;榫卯之间,凝聚先人智慧。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临渭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室积极落实“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要求,组织3名检察干警实地寻访文庙大成殿,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进一步感悟文化之韵,强化检察担当。
文庙大成殿位于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临渭区博物馆院内。2003年9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2月入选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文庙大成殿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文明的纽带。文庙创建于唐代。明嘉靖年间震毁,万历及崇祯三年(1630)重修,清康熙初年和乾隆四十二年(1777)修葺。原规模较大,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是临渭区少有的明清时期建筑,其用材考究、建筑体量硕大,对于研究明清建筑构造有较高价值。同时,1928年渭南县委机关设址于此,对于研究近现代革命有较高意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24.2米,进深六椽,13.4米,抬梁式,单檐歇山顶。殿内布点柱14根,为双柱槽网。通檐四椽,前后檐施单步梁。檐柱高3.9米,柱径0.26米。柱头置阑额及立枋,其上施五铺作出双下昂斗拱。五架梁之上施驼峰承托三架梁,其上以驼峰、叉手承托脊檩。大殿前檐明、次、稍间施六抹头隔扇门四扇,其上饰以走马板。斗拱间置镂空雕花拱眼板,挑檐檩下饰以雕花联系枋。大成殿屋面布琉璃筒瓦、脊饰。内衬土坯,外包青砖。砖砌台明,条石压沿。
寻访过程中,检察干警们认真聆听文物历史渊源,细致查看文庙大成殿保护现状,全面了解文物保护工作难点,并与相关工作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展开深入探讨,凝聚文物保护共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检察院将切实立足检察职能,深入推进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全力做好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让历史文脉在法治的土壤中生生不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