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上映已有一段时间,随着电影的热播,各种讨论也随之热了起来。有对历史的考证,有对IMAX镜头表现力的惊叹,也有人认为场面够大而剧情过于单薄,更有人觉得细节考究却过于煽情,但我认为作为一部场景宏大、剧情悲壮的战争片、历史片,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它所表达的那种用语言表达更直观、更深刻的精神内核,更多的关注那些最终形成民族大义的个体存在,这些东西往往存在于创作者在细节中所描绘的众生相。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片头字幕“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出自鲁迅先生1925年写散文诗《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鲁迅先生这篇散文诗区区数百字,借由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虚无灰暗的内心和无法摆脱这种心境的痛楚,如影片中多次提到“这里就是你们的坟墓。”这句话放在片头也就是想告诉我们为追求正义牺牲,即使化成尘土也会面带微笑,而这种顽强的精神将以尘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让更多人的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老鼠开场,白马闭幕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老鼠,最后一个镜头是白马,并且它们在影片中间也数次出现。一个是本能即求生和躲藏,数量巨大、力量有限的老鼠,就像仓库守军一开始沿路收拢来的“杂牌军”,他们中大多数只想活着不想打仗,战斗一开始他们的本能就是躲藏和逃跑。另一个是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白马,白马始终都围绕着剧中年龄最小的两个少年,可能因为白马是希望和未来,而希望和未来是属于少年的,端午死后山东兵拿着皮影演起了赵子龙,唱到“汉室中兴待后生”时掉下了眼泪。几名学生通过水道来到仓库,长官说“把他们看起来,他们可比咱们金贵。”正是向我们表达少年强则国强。
关羽败走麦城还是赵子龙七进七出
影片中很多《三国演义》的元素,前有上官说淞沪会战国军溃败犹如“一路走麦城”,对面戏班唱“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山东兵说他随身带的赵云皮影戏:“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影片中很多《三国演义》的元素,前有上官说淞沪会战国军溃败犹如“一路走麦城”,对面戏班唱“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山东兵说他随身带的赵云皮影戏:“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四行仓库的孤军的确更像是孤身入敌营的赵云,面对千军万马也毫无惧色。最后一战时,老铁在楼顶耍大刀唱起了“黄忠定军山”,讲的是老将黄忠力斩夏侯渊,也对应着四行守军穷途末路时依旧壮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河的另一边是天堂——租界
苏州河的对岸是上海的公共租界,这也是国军选择四行仓库的原因。当时英美还未向日本宣战,日本人投鼠忌器不会对四行仓库使用火力过猛的重武器,同时也让战役成为一场“直播”战。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就作为通商口岸划分了租界区,主要有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而四行仓库边上就是英美公共租界。电影中对租界场景的搭建有很多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与河对岸的炮火连天相对应的另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有赌场有酒吧。隐约可见一些在当时已负盛名的商业广告牌,如骆驼香烟、西门子电器等,还有隐藏在霓虹灯之中借酒吧名字传递的两部电影名字《第42街》、《爱德华大夫》,这些都是当时上海租界真实情景反映。
种种细节的处理不过是为了更真实的还原历史,最后冒死到了桥对岸的士兵却被英军要求缴械,暗示了这些不畏生死为国抗战的英雄们后续命运的悲惨,我想影片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残酷战争也无法熄灭的热血情怀。
有人说这是一种穷途末路时的英雄主义,而我觉得这更像是穷途末路时的报国之心,因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该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该被遗忘。
9月8日上午十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向疫情中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的同时,国家也向国之功臣给予国礼待之,颁发了 “共和国勋章”及“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无论我们的国家是因为落后“病了”,还是因为疫情“病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这个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就会好,并且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