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检察风采

【读书分享】——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发布时间: 2020-06-12

 

    渭南市检察院以网络形式开展读书分享活动,通过阅读分享展现检察干警的精神风貌。第二期书目《习近平在宁德》,第三位分享者:龙昕颖。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读《习近平在宁德》有感

    一把锄头扛在肩上,脚踏泥泞的田间小路,意气风发,不辞辛劳,进村入户……这是《习近平在宁德》封面上展现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画面,同时这也是广大宁德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刻的印象。近日拜读了《习近平在宁德》一书,从书中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和他那颗永恒不变的初心……

“弱鸟先飞”不畏山高水长

   宁德是福建沿海一个欠发达地区,是当时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区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经济总量排全省最末,俗称“闽东老九”。习近平总书记刚到任,就亲自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进行调研。他提出宁德的发展要有“滴水穿石”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久久为功,而不是急于求成。还要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看准一个目标,脚踏实地、长期不懈的积极干下去,实现弱鸟先飞、快飞,达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在宁德的各个村落里,总能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忙碌的身影——到赛岐镇泥湾村、湾坞乡徐江村指导抗灾和重建家园工作;“三进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他来到“闽东延安”福安市柏柱洋,嘱咐当地镇村干部:“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让老区人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在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前夕,他与宁德地委继任书记陈增光“清茶、叙话”的特殊交接方式也被传为了佳话,没有选择在办公室交接,而是冒雨来到福安的赛岐铁合金厂、坂中畲族乡和坦洋村讨论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在坦洋,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喝过坦洋功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在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宁德时,全区大多数的贫困户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这些年里,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奔波在路上,从革命老区到雪域高原,从大山深处到田间地头,无论细雨霏霏,还是冰天雪地,他坚持察真情、看真贫,最牵挂的,总是困难群众。2020年是脱贫攻坚攻城拔寨之年,不获全胜不收兵,这是决心,也是要求。420日,沿着陡峭的山路,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他看到这个位于秦岭深处的小山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中药材、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露出了熟悉的微笑。从扶贫开发到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看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的脱贫力度、决心和信心。也正因如此,现在的中国才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惩腐败 扬正气树党政新风

   在面对宁德当地党政干部乱占耕地、盖私房成风,群众的意见日益加剧,习近平总书记果断把清房问题作为惩治干部腐败的突破口来严肃处理。清退工作涉及处级以上干部200多名,阻力大,反对的声音也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很坚决,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利用职权占用公共用地,给自家盖房子,还怎么取信270万闽东人民?反腐败必然要涉及到具体的人,如果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我们就会在几百万人心上失去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清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倾注心力,很多事都亲自指挥、亲自做,对于那些思想上有“结”的干部,还亲自找他们谈话。最终清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宁德的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从地方到中央工作的数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坚持把反腐工作放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头等位置,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施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倡导树立“四种意识”,狠刹“四风”,推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多个党内法规,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20187月以来,“秦岭违建别墅拆除”备受社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秦岭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先后六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秦岭北麓西安段的1194栋违建别墅被列为查处整治对象。4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月亮垭,远眺秦岭牛背梁主峰,听取陕西省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抓好生态保护等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多年来身体力行的反腐决心与毅力,才换来了如今党内政治生态一片风清气正,让老百姓看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希望,让所有心怀正义的党员干部拾回对党的信心。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

  “人民”二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提起次数最多、频率最密、场合最广的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他和老百姓们一起艰苦奋斗,踏出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而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摆在首位,访贫问苦,关心少数群众。他推动造福工作,实现连家船民上岸定居,以务实精神为当地百姓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民心工程。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千余名地直机关干部,前往宁德南漈山下参加义务劳动,为人民群众修缮水渠。两度深入九都乡看望九仙村畲族群众,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寿宁县下党乡发生灾情,在交通等各方面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坚持实地察看灾情,亲自慰问灾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基层要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不要‘一窝蜂’似地涌到工作基础好的‘热门’地方去凑热闹,而要多跑‘冷门’,到问题多、困难大、条件苦的地方和群众中去送温暖、办实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人民,习近平总有使不完的劲,诉不尽的情。这些年里,每到春节前夕年味渐浓之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奔波在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的路上,足迹遍布老少边穷地区。关心百姓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诉求,为村民们送去祝福和慰问、捎去牵挂,他还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把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兑现。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着百姓的衣食住行、关注百姓的柴米油盐、关心百姓的生活冷暖,细微之中见真情,细小之处显大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归根结底还得落在一个“实”字上,只有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实办好,干一件成一件,才能真正暖人心、聚民心。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所做的一切,正是“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最佳写照。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夙夜在公,才换来了宁德现在的稳健发展。而今,习近平总书记也时刻不忘他的初心与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应当是一句口号,记在心里,挂在嘴边,而应当植入我们的骨髓之中,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无论何时何地,不管狂风暴雨,都把人民所望,人民所需放在第一位,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己任,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

龙昕颖,女,毕业于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现就职于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宣教科。

励志格言: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