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8211008
检察服务中心电话:0913-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富平

富平往事 | 栽白菜,一段不可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 2022-07-22
  

  

   

  白菜,普通不过的一种大路菜。

  可是,说起栽白菜,上世纪六七到八十年代,在我们家乡富平县流曲镇炭村村九十组的村民心里,却把它看得很重很重。因为不少家户每年在自留地栽白菜,一则冬季和春节期间有菜吃;二则拉到集市变卖成钱,可作家里日常使用,也就是作为油盐酱醋等生活费用开销。所以,当年村民对栽白菜特别当心,把自家栽的白菜当作宝贝似的,精心育苗,细心移栽,护苗培土,浇水施肥,捉虫除害,手把手在经营和管理;一天一天看着管着,唯恐初栽的幼苗活不了,成活的苗子长不好,担心白菜最终长不壮、长不大。

   

  至今,最让人不能忘记的,也是当年感触最深的是老百姓对白菜的那份惜爱,这份爱主要体现在白菜收获储藏和对待售卖时削净的精白菜过程中,铲挖时怕损伤白菜,往地窖里储藏时操心白菜热窖了,天气寒冷气温低时,又担心白菜冻着了;特别是在寒冬腊月,有的村民将已经削好装在架子车上准备卖的白菜,常常在出卖的前一天晚上,还要给白菜覆盖上草帘子护着,甚至还有盖上被子或褥子的,对待白菜,说老百姓疼爱有加一点也不过分。其实,当年在村民这样做也难怪,主要是天气寒冷,尤其是农村冬季到了晚上更加寒冷,这种气候下,对于从地窖里挖出来且削好的白菜,容易受冻;如果白菜受冻,常常拉到集市出售时,卖不上价钱,甚至卖不出去,这是村民们最担心发生的事。为了避免白菜受冻这种情况出现,村民想尽各种行之有效的土办法,真是把白菜当心尖尖呵护哩。

  干任何事情,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很,栽白菜也一样。当年在我们村子,村民栽白菜,起初只有一俩户人家,而且是从距村里不远的宫里镇尤西村(尤家庄)那里学习引进来的。随后一家看一家,一户学一户,慢慢栽白菜的家户就多了起来。当年我们这个自然村,在几户人家的示范引领下,栽白菜的村民逐渐增多,以至于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栽种白菜的自然村。原因是学会学成了栽白菜,且当地水利条件以及土壤气候,非常适合白菜生长,栽的白菜不但个头大,还卷的瓷实。其实,栽白菜与白菜能栽,归根到底与村上水利条件好,浇水方便,再加上有机肥充足是分不开的。拿村民话讲,之所以能栽白菜和栽成白菜,一个是有水,另一个有肥,加之人灵活勤快,栽白菜的事就成了。

  记得那些年,村里栽白菜的家户多了,我们家里也开始栽白菜。当年父亲考虑在自留地栽点白菜,主要是用于家里吃用菜,另外还可以给亲戚家送点白菜吃,后来栽的白菜家里吃不了,就将一部分拉到集镇去卖。栽白菜先要整理一小片地育苗,而且要选好籽种,这关乎白菜的品质和产量;育苗的地块一定要整理平整,要深翻松土并要施足土肥,育苗地块一般在自留地顶头,还要便于浇水;育苗时,先用水漫灌整理好的地块,再等水渗下去,地上面不见明水时,将种子用手均匀撒下,然后用筛子将准备好的农家肥和草木灰,轻轻筛撒在白菜籽种上,筛撒活路有点技巧和功夫,既均匀又薄厚适度,还要全覆盖,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幼苗才齐整壮实。一道道劳作工序做完,育苗任务就算完成了。家家户户育苗方式方法基本差不多,只不过看用心程度不同罢了,最好的比较是看不几天出来的幼苗长势了;出苗率高,苗壮实齐整,说明育苗时用了心;反之,育的苗就不是这样。

  移栽,是栽白菜一个重要的环节。村民对这一点都知道,也都十分重视。移栽要做啥,怎么做,人人心中有数。先准备充足的土肥,而且要用撅头将其打碎,尽量弄成面面土肥,然后提前用架子车拉到准备栽白菜的地块顶头堆放起来,再等到栽白菜的前三五天,栽白菜比较多的要更提前一点时间,村民各自用扁担去担上两个笼,一担一担把土肥往地里担,每两到三尺倒下一小堆土肥,直到将准备栽白菜的两三分或五六分,甚至八九分到一亩土地所需的土肥,按照提前预留的行子,把土肥一堆一堆全部担够倒齐,这是栽白菜的一项最基本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辛苦而艰巨的劳动任务,而且是在玉米地里套栽白菜,担土肥全是在玉米行子中间来回穿梭。担完准备的这些土肥,并分放成几百或成千堆,那种又累又热和身体脸部胳膊被玉米叶子冲刷疼痛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即就是这样强度大的劳动,村民们不但心理上不怕他,而且行动上积极面对,热情高干劲大。因为老百姓懂得:劳动光荣,劳动快乐,劳动艰辛,劳动创造价值。

  套栽白菜。当年,我们村上群众在玉米地里套栽白菜,是有原因的。套栽白菜,一则自留地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分到村民家户的责任田能灌溉的水浇地面积也不多;二则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不能少;所以玉米地里套种白菜,玉米收获后,又在白菜地里撒播小麦,既能保障播种粮食面积,又能套栽白菜,可以增加土地收益,一举两得,这是我们老家村民十分喜欢的农业耕作方式。虽然老百姓投入时间和精力多,劳动强度增大而且苦累,但人们心里高兴,大家提起栽白菜,笑容常常挂在脸上,而且全身都是劲。在村民心中,他们都明白,有了白菜,就会有菜吃;有了白菜,就会有钱花;有了白菜,家里的小日子就好过一点。小小大白菜,实在又实惠。说实话,在那个火红年代,栽白菜和白菜栽成,他是一个农村家庭和村民向往生活过上美好日子的一丝愿望和期盼!

  栽白菜,已经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忘不了,也不能忘。栽白菜的艰辛劳动过程,是对一个人和坚强精神意志品格和艰苦勤劳朴实作风的真实体验。准备地窝肥时,正值夏秋闷热天气,玉米长的已经一人多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要一担子一担子将地顶头提前堆放的有机农家肥,担到地里玉米行子中间去, 按照大约一笼土肥分成三小份或四小份,甚至也有分成五小份来倒成小堆堆,小堆肥的多少,主要看主家准备的土肥多少来确定;栽白菜的田块,在播种玉米时,提前预留玉米行间距宽一点,即就是这样,来回担土肥过程中,玉米叶子把人脸和胳膊刷的满是血印子,加之天热出汗,既疼又痒,感觉十分难受,即就是再难受,也得把眼下农活干完;挖苗子既要细心又须耐心,一般提个笼,带上瓜锨,或小铲铲,将育好的苗子,一个一个小心翼翼挖出并放在笼里;挖苗子是个略带点技术的活,首先要把握育苗床土壤干湿程度,太干过湿都不行;挖苗子是用瓜锨或小铲子铲下去,每一个苗子带一点泥土,便于白菜成活;然后胳膊挎着装有白菜苗子的笼,直接顺着玉米行子猫着腰往进钻,到了玉米行子尽头,放下白菜苗子笼,蹲下来,顺着已经分放好的小堆堆土肥,在土堆堆肥上一窝一窝去栽白菜苗。办法是先用瓜掀和手在土堆堆肥上,挖个小坑窝,再在笼里拿出一个白菜苗子,放在挖好的坑窝里,一只手扶着苗子,再用另一只手抱周围的土和肥往苗子根部围,围时要稍微用点劲,把苗子根部土肥压实,同时还要留一个能盛水的土肥窝窝,这是苗子刚栽到大田地里浇水时用的。

  一般是边挖边栽边担水浇,当然家里人手多,几个人分工协作,有挖苗送苗的,有栽的,有浇水的,这样栽白菜就快一点;如果是一个人栽白菜,就快不了,一项一项活路来做,苗子挖上,按标准要求去栽,栽完一两行,就要用桶担水,或拿瓢或拿瓷碗或拿瓷缸子,一瓢一瓢或一碗一碗或一缸子一缸子给刚栽上的白菜苗一个一个浇点水,当天栽上的白菜苗一定要保障都用这种办法浇上水,也是确保白菜苗成活的关键之水;也有图省事直接用水泵抽水浇刚刚栽到地里的白菜苗,这种大水漫灌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泥水将白菜心淹没,发生这种情况,随后如果不及时用清水冲洗白菜苗子心中的泥土,很容易使白菜苗子成活不了。因此,村民都知道先担水用瓢碗缸子浇点水,让其刚栽的白菜幼苗先成活,再等一俩天用井水去浇。

  其实,村民们对自家栽的白菜和白菜的成活生长,人人心里是有数的,可以说自从育苗再到白菜栽上,望着护着盼着。有的天天在观察,有的随时在田间,把栽的白菜像自家孩子似的养育着呵护着,真是用心管理到了极致。病虫害的预防,需要及时打药,有时蹲下来逐个白菜去捉虫子,然后除掉这些害虫;施肥浇水,白菜长到一定程度,还要给施肥,或农家土肥或化肥;起初那些年,化肥用的胺水和氢胺,以后主要用氢胺和尿素,还有施二胺肥的,化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一般先在白菜根部周边挖个坑,而且坑不要离白菜根太近,太近化肥容易烧死白菜;坑挖好后,将准备好的化肥手抓一把扔进去,一边扔一边用一只脚踢土盖住化肥;到了后期快成熟时,天气变冷,还要用绳子一个一个将大白菜捆扎起来,这样会促使白菜卷的更瓷实,也能保护白菜周边叶子不会垮下来,扎捆白菜用的或收割麦子时提前准备的麦杆或花杆皮或绳子。

  我们村子只栽一季白菜,也就是夏秋季栽,小雪之前收获。到了白菜成熟收获时节,村民们特别高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看见自己家地里长的一个个大白菜,又大又瓷实,不但心里高兴,而且见人就夸:有的说什么,我这白菜今年个头就是大,一个白菜八九斤重,有的能超过十斤,甚至有近二十斤重的;有的说什么,我家种的白菜就是好,既亮梢又壮实;遇到有的村民站在地边看着自家白菜,看有人走来,便大声夸赞,看,我种的这白菜瓷实的很,再没有谁家的白菜能比上,说着猛的一脚踩上去,一个大人忽的一两秒站到了白菜上又忽的下来,只见地里立着的白菜,丝毫不动声色,主人仍然看着白菜,笑眯眯夸个不停。这种对劳动果实对比夸奖的场景,只有深入劳动过程中的人们才能领略其中之奥秘;他是一种对劳动艰辛又快乐的诠释;也是一种对劳动创造与收获的点赞;更是一种对生产生活进步和家庭平安幸福的满足及喜悦之情的表露。其实,村民对白菜的夸赞,说白了有一个期盼,就是自家白菜能卖个好价钱。

  说起卖白菜,的确还有许多渠渠道道。一般卖白菜是在冬季镇店逢集过会,到了春节前,是卖白菜的最佳时间;近一点的地方人们主要到流曲镇、曹村镇、王寮镇和到贤镇;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去美原镇、老庙镇、兴镇和荆姚镇,更远一点甚至还有到蒲城县、白水县和耀县去卖白菜的。卖白菜时,村民有的是用架子车拉的去卖,有的用自行车带的去卖。无论哪一种工具都要提前做好准备;用自行车时,提前看自行车前后轮胎有没有气,车链子和车闸是否完好,再要准备两个大老笼装白菜。有一次我回老家碰见九组广文哥,他对着我说,你还记得不,你伯让你跟我到兴镇去卖白菜,你用自行车带了俩老笼白菜,出门刚上路,你把自行车头先压不住;当年用自行车带的卖白菜,的确会是这样,重重的俩老笼白菜,俩个人抬的放在自行车后坐上,撑子一放,双手扶着自行车头,如果没有一定的力气,不掌握一点巧道,很容易头向上仰起来,俩老笼白菜斜倒在地下;用架子车时,两个车轱辘有没有气,车前后两个梆梆和撇绳准备好;最要紧的是提前一两天要把白菜拾掇好,首先把白菜从地窖里挖出来。地窖,在我们当地是村民储藏白菜时,在地里挖的一种地坑,一般根据白菜多少确定大小规模。坑深大约两尺多,宽度大约三尺多,也有更宽一点的;储藏时将铲挖下的白菜,一个一个根部向上,整整齐齐从地窖的顶头排着,白菜与白菜靠着往前摆放,而且尽可能相互之间挤紧点,等到白菜摆满地窖后,要用干一点的土将白菜覆盖,土的厚度四五公分,如果当年天气特别寒冷,温度较低,还要给地窖埋白菜的土上面再扇上一层玉米杆,以防白菜受冻。从地窖挖出来的白菜,要一个一个进行清理,主要是将周围菜帮子剥掉,还要用刀子将坏的菜叶子削去,然后把白菜捆扎起来,这样一个白亮亮的精白菜就呈现在眼前。削好的白菜一般先放在笼里,每放满一笼就往架子车去装;有时削好的白菜先放在玉米杆上或从家里拿来的席子上,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白菜表面保持干净。 

  记得有一年家里种的白菜吃不了,父亲就让我和村上叫叔或叫哥的一块相伴去卖白菜,一次是美原镇过会,让我结伴而去,我与堂哥拉着一架子车白菜去卖;当时从天不明5点多起床,吃饱饭开始出发,从炭村村过流曲镇往东北方向大踏步直走,大约上午9点多到了美原街镇上。这时集镇上来的群众已经多了起来,我们将拉白菜的架子车摆放在菜市场,看着卖着,起初7到8分钱1市斤,中途4到5分钱一市斤,再到后边,眼看集会落去,也就是上会的人慢慢要回家,当地人就叫下会。还剩了一部分白菜没有卖,心里十分着急,不自觉喊卖声就从口中忽出;“白菜便宜卖哩!”连喊叫卖了多少声,终于以每市斤2到3分钱的便宜价格,把仅剩的白菜全部处理完,这下才放下了悬着的心。就这一路上和在集会上,吃的是母亲烙的锅盔馍,喝的是开水,当时两角五分钱一份水盆羊肉泡也没有去吃上一碗,即就是这种情况,看着自家白菜顺利卖了,心里是踏实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太阳偏西,时间到了4点多,街道集市上人群少了许多,我们也随着慢慢散去的人流,拉着架子车,走出美原镇西街,一路向西南,迈步朝着流曲镇炭村老家奔回。

  至今每一次回到老家,但凡和叔叔婶婶们以及大哥大嫂们,还有本村的老同学,忆想起过去栽白菜的往事,说不尽道不完;那些曾经尝过的酸甜苦辣,一个个说在嘴上,挂在脸上,装在心里。说白了栽白菜所费的心思,用的功夫,下的苦工,只有经历了的人们才能体会到。

  今年以来我回老家时间相对多一点,见了左邻右舍叔婶和兄弟们,不时还讲到过去生产生活往事,尤其说到白菜的事,至今深深的触动着心灵,重重地击打着脉博。3月份回到老家,一天见了八虎哥,他家在我老家西邻第四户,我们俩坐下来边喝水抽烟,边聊起家常,期间,他笑眯眯的又讲起了曾经卖白菜的心酸事。

  事情是这样的,他说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一年冬季,提前看了荊姚镇逢集过会,准备去卖白菜。

  荊姚镇属于蒲城县西南的一个大镇,与富平县东边张桥镇相邻,荊姚镇距我们流曲镇炭村村50多华里;他说提前把卖白菜的一切准备好,相跟的伴是政政,其大名叫杨兴华,本组人。他俩一个人拉一个装满白菜的架子车,天不明出发,赶8点多不到9点已经到了镇上。刚到镇上,就有俩人来到架子车白菜面前,问白菜咋卖哩?整车走一斤多钱?经过双方几个来回讨价还价,很快就以每斤8分钱成交,其实是镇上的菜铺子全部收购了。八虎哥讲,没有想到白菜卖得那么快,按当年当时的价钱,已经很好了。而且他讲,那一年他家种的白菜又大又瓷实,还比较亮梢,菜特别好,那天拉了300多斤,计划用白菜卖的钱,加上从家里来时身上带的20元钱,准备在集会上买个绵羊娃,回来养上;白菜很快卖了个好价钱,高兴地心想,今天要去吃一碗羊肉泡馍;随即就和政政一块去站队买了份水盆羊肉,刚坐下准备吃时,顺手在口袋摸了一下,“呀”了一声,怎么没有见钱啦? 刹时,他说他本人一下子木呆了,反复在身上所有口袋摸来摸去,一遍两遍,就是没有见钱了;据他回忆是在站队卖羊肉泡时,身上口袋钱被人偷走了;现在想起来,当年农村集市上,存在一些好吃懒做的小混混,主要是无业人员,这些人员经常逢集过会时,见机进行扒窃,他们盯着乡下村民刚卖掉蔬菜或货物后,趁着本人不注意就下手偷窃,平时偷鸡摸狗,不务正业,这些都是社会治理和打击的对象,看来当年八虎哥卖白菜的钱,就是被这些人偷走的,可恨可恶。这时买下的一碗羊肉泡馍,他讲也吃不下去了,就这样艰难的走出肉泡馍馆,去拉自己的空架子车,转过身,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回家的方向挪着走。走上一段路,又停下来,架子车辕往路上一放坐下,继续在身上口袋里摸,摸一遍再一遍,不见钱的影子;每走一段路停歇下来,就要在口袋中去摸钱,到后来边摸边骂自己说:“摸球呢,摸啥哩!”钱丢了,心情很不好,全身没有劲,从上午9点多,走着歇着,硬是走不到家;当走到到庄路流曲镇南边,停下来歇时,看见一个卖货郎担的,他叫了一声:“杨兴华,借5角钱。”扬兴华即问:“干啥呀?”八虎哥说:“我给娃买米花蛋呀。”所谓米花蛋,就是用江米通过膨化粘上糖稀团成鸡蛋大小的圆球,味道既甜又酥。拿八虎哥讲,回到家里,钱丢了和老婆子吵架时,用米花蛋先把娃哄住。就这样拉着架子车,怀揣着借来5角钱买的米花蛋,一步一步硬是走回到了家。当时,在家门口南墙把架子车靠好,一声不响卸架子车轱辘,他说掌柜的问他;“哎,今天卖得咋样?”他不吭声,接着又问道:“是不是把钱丢了?”她看我没有话说,只是低着头,扛着车轱辘往屋里走,便宽心说什么,钱丢了,只要人啥都好,把往心里去,赶快洗一洗,歇一歇,先吃饭。听到掌柜的这话,八虎哥心里一下子放下了。

  至今说起这件事,总是说你嫂嫂人就是好,开明得很。他说的我嫂嫂,就是他掌柜的,名字叫娥,按在村里辈分我叫嫂哩,平时见了老是叫娥嫂;娥嫂人个子不高,年轻时长得漂亮,一双花大眼睛炯炯有神;她心灵手巧,在家里里外外啥活都能干,做饭烧菜,纳鞋织布,尤其是裁剪衣服,左邻右舍夸赞活细而且样子好看,穿上也合身。可惜娥嫂后来身体一直不好,有病缠身,前年又突然病世,愿娥嫂安息!

  栽白菜,一段不可忘却的记忆。

  栽白菜,他是村里父老乡亲当年朴素真实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是村民们脚踏实际和艰辛劳作品格意志的缩影和现实版;他是老百姓过日子不畏艰难和乐观向上精神的充分展示。

  当今我们正处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变化今非昔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取得了长足进步,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高,我们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要想吃白菜入味可口,莫忘栽白菜艰难辛苦那样,记住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日子,是过去一代一代人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说得更高一点,如今平安和谐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无数先辈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记住过去,不忘初心。我们每个人,应时刻保持定力,自我自觉警醒,履职尽责,砥砺前行,不负使命,责任担当,管住自己,积极向上,努力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对时代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贾重新,陕西富平人。渭南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高级政工师。现为渭南市见义勇为协会名誉会长,渭南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富平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