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论坛 不负韶华 为梦想奋斗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切实提升全院青年干警的理论素养,汇聚青年才智,展现青年作为,富平县人民检察院特开辟“青年干警论坛”学习感悟分享专栏,供全院干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学习历史 致敬先辈
第一检察部干警 史梦

习仲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的优秀代表,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3年10月份《习仲勋文集》出版,分为上、下两卷,共计210篇,其中收入了习仲勋同志自1940年至2002年的讲话、报告、文章、批示、书信等文稿。这些文稿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学习习仲勋同志的生平以及他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读到习仲勋同志给郝家桥人民的回信时,抱着追寻历史,敬仰先辈的初衷,我对文章背后的历史进行了了解。
1943年3月,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带领着调查组,来到了郝家桥村展开蹲点调查。历时四十四天,抱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工作态度,以绝不打扰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为出发点,采取上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谈心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群众欢迎的方式开展调查。这短短的四十四天,习仲勋同志为郝家桥村留下了代代传承的革命精神和深情厚谊。郝家桥的群众时刻牢记习仲勋同志的殷切希望,坚持发扬革命传统,团结建设幸福生活。1950年国庆节前夕,郝家桥全体村民写信给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习仲勋同志汇报生产情况。收到郝家桥群众来信后,习仲勋同志回信鼓励郝家桥群众“搞好生产,过好光景”。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习仲勋同志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心怀深厚的人民情结,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贯穿了他一生的实践。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形成、拓展、发展、创新群众路线的践行史。我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发展壮大并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宁愿流血牺牲,也要保护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在和平年代,人民群众是国家的建设者,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变革的重要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年代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
1944年秋,习仲勋同志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司法工作是人民政权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和其他行政工作一样,是替老百姓服务的。作为司法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检察文化,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提升司法为民的质量和效果,真正把检察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要将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在履行检察职责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按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要求,做到在执法观念上“为民”,在执法情感上“亲民”,在执法方式上“便民”,在执法效果上“利民”,努力将检察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真正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检察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法宝在人民司法领域的运用,是人民检察工作的活动原则和指导方针。这既是由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决定的,又是检察工作的力量之源。“懿德茂行,可以励俗”。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做好检察工作的基石,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史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