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五一劳动节就到了。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备好行囊,准备借着宝贵的假期,去寻找诗和远方?
别急,享受假期的同时也来看看为什么劳动节要放假吧。五一国际劳动节最早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所以,劳动节不光是放假,还在提醒我们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身为劳动者,除了安排如何愉快的度过假期以外,大家也要利用假期学习一下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以便在工作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作为劳动者,我们都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的权利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
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就业的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根据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资讯,选择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付出劳动,依照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而及时定额的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则是用人单位的义务。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是保证劳动者在劳动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这方面包括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享有休息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疾病和年老是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避免的。社会保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公民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职业技能,越来越依赖于专门的职业培训。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解决劳动争议应该贯彻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依法享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劳动者而言,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或者暴力手段,否则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劳动者应当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协商解决协商是最为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法。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者并不想与用人单位撕破脸,用人单位一般也不想把事情扩大化,所以双方进行协商的可能性较大,程序简单。
2.申请调解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在自愿的前提下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申请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4.提起诉讼劳动者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劳动争议中,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当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不能直接到法院起诉,只有在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法院通过诉讼解决。
当然啦,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劳动者依法要承担的义务又有哪些呢?
看这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在规定劳动者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劳动者应承担的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请采用合法的维权途径解决问题。
光荣属于劳动者
幸福属于劳动者
每一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
辛勤工作的人
都是“五一劳动节”的主人公
你辛勤劳动创造财富
法律来保护辛勤的你
在此,我们向所有劳动者致敬
(刘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