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案例
9岁的豪豪酷爱网络游戏,也经常看游戏直播。某天,他在某网络平台观看游戏直播时,发现居然可以点击屏幕进行打赏。原来,手机上的账号绑定了妈妈的银行卡,具有支付功能。豪豪兴奋地给平台上的主播连续打赏了价值12万元的虚拟礼物。第二天,豪豪妈妈翻看手机时,吃惊地发现了扣款的短信通知。通过询问,豪豪妈妈得知了钱的去向,严厉批评了孩子的行为,赶紧带着豪豪到派出所寻求帮助。派出所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和该直播平台联系,并说明了情况。该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如果确实是未成年人在监护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打赏,可以将这笔钱退还。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案例分析
豪豪的父母是有权向网络直播平台要求返还该笔巨额打赏款项的。豪豪打赏主播时9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判断其行为有效的关键在于其打赏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等相适应。显然,对于9岁的豪豪来说,其年龄、智力等方面都不成熟,打赏主播可能是基于虚荣攀比、好奇跟风,自身未能完全意识到打赏的金额大小及后果,其打赏12万元的行为,应当认为是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且其打赏行为也未经其父母同意或追认,因此该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据此,豪豪的父母请求网络直播平台返还该款项时,网络直播平台应当予以返还。这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也有利于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检察官提醒
青少年与手机接触时间较多,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事件层出不穷,家长应履行好监护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引导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另外,家长要妥善保管银行卡、支付宝等常用金融工具的账号、密码。(同 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