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8211008
检察服务中心电话:0913-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浅谈渎职犯罪案件线索的有效利用

发布时间: 2017-10-31

渎职侵权罪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危害极大,却又难以发现、难以查办、处理轻的犯罪,公众知悉度远不如贪污贿赂犯罪高,更不如普通的刑事犯罪那样形象,再加上司法实践中举报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渎职案件举报线索少,线索匮乏问题严重困扰着各级检察机关的反渎职侵权部门,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反渎职侵权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更合理的经营现有线索,形成对现有线索的有效利用。

一、渎职犯罪案件线索的特点

1、突发性。一些渎职侵权案件的暴露及发现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比如生产和建设领域中频发的重大责任事故,这些事故往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及公民个人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很多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背后,往往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等违法犯罪行为。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违法违规,亵渎职权,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成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类事故发生存在突发性、偶然性,你并不知道它会什么时候发生,秉着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其发生了发渎职部门必须及时的查处。该类案件线索的处理方法就有别于反贪污贿赂案件长期经营,“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

2、隐蔽性。渎职侵权案件的犯罪主体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类人员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应变能力,有的甚至本身从事的就是司法工作,具有较高的侦查能力,其犯罪手段具有多样化、隐蔽性等特点,不易被外界发现。而且单位的保护思想严重,渎职侵权犯罪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犯罪,由于其表面上具有“为公、利人”性质而与“工作失误”、“处理不当”混淆在一起,易为发案单位领导同情,再加上有些单位害怕对自己带来不良影响,而对此案件视而不见,甚至寻找理由为其开脱、包庇此类犯罪。

3、专业性。渎职案件涉及社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规定的罪名多达30余种,范围涉及公、检、法、工商、税务、海关、商检、土地、林业、教育、文物、卫生防疫等诸多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规定。要查办相关领域的渎职侵权案件,就得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相关情况,不同于贪污贿赂犯罪只注重于有没有拿钱和职务便利这两点,渎职犯罪线索需要全面了解所查处的部门乃至行业的情况和相关规定。

4、模糊性。渎职侵权案件相对犯罪嫌疑人本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他自己并不能很好的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涉嫌渎职罪,这并不像贪污贿赂犯罪那么清楚,所以渎职犯罪的预防也不像贪污贿赂犯罪那么简单,很多人在查处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涉嫌犯罪了。而且渎职犯罪特别是玩忽职守犯罪,因为发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有时与一般工作失误很难区分,故特别容易被“失误”或“缺乏工作经验”所掩盖。由于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模糊性,对渎职案件的线索要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

二、如何有效利用渎职侵权案件线索

由于渎职侵权案件的特殊性,结合渎职案件线索的特点,对于渎职侵权案件的线索应分轻重缓急处理,对于线索的情况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利用模式化的管理套路结合案件个性的特点,对现有渎职侵权案件线索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1、分级管理。就目前的反渎职侵权案件的线索特点可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分为两个等级,近期处理和即刻处理。因为渎职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其案件线索并不适合长期经营,类似于事故类的突发型渎职侵权案件,应该及时处理,尽快查办,不但达到了相应的社会效果,也不至于相关重要证据灭失。一般渎职侵权案件的线索可以近期经营,配合本地区域或者其他地区纪检部门的查处情况,或者结合本部门的办案情况,结合对象部门的相关情况短期内经营,但也要加紧查办,切勿因时间拖沓而导致线索荒废。

2、吃透渎职侵权的主体身份。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管理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线索的评估,而对线索的评估的第一步即是对线索反映的主体的判断,我国刑法对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规定很严格,因而在收到渎职犯罪线索的第一步,应该是看看该行为的实施者是否符合渎职犯罪的主体,如果主体不构成就没有必要再继续。

3、收集、渗透相关法律法规。在判定相关主体之后,具体线索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成案潜力的,需要侦查人员有敏锐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渎职侵权案件简单的说就是“该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做了”,所以应该先收集线索所反映的相关领域或者相关行为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了解、分析线索所反映的行为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4、全面深入了解。在线评估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如果是有价值的线索,为了给今后的调查做好铺垫,肯定要全面、深入的了解所调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实际的情况。但是渎职案件涉及的人员众多,且相关人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对线索情况核实、补充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该系统现在服刑人员,或者其他地区同一系统的人员了解。(徒智勇  冯健  吕宽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