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人民检察院推出涉法涉诉信访十条便民措施
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整治,聚焦民生民利民益,近日,澄城县人民检察院,推出涉法涉诉信访十条便民措施。
一、建立涉检信访联动机制。
全院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对内加强与刑事检察部门相互联系、齐抓共管涉检信访工作的基础上,对外依托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信访、纪委监委等部门的协助配合,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合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
二、坚持检察长接访制度。
每月制定检察长接访值班表,将检察长接访日安排、接待时间、接待检察长姓名职务以及控申部门接待人员姓名、职务在院显示屏上公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自觉接受监督。
三、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对群众的来信回复工作建立起专门来信台账,逐件登记信件内容,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使群众的来信要有专人管、专人办、专人答,确保“七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和结果性答复”落到实处。
四、积极开展司法救助
重点对四类人开展司法救助,并主动与当地扶贫、民政、妇联部门信息对接,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做到应救尽救,要准确把握救助条件,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努力让司法救助制度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最大程度保障困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情。
五、坚持规范开展公开听证
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开听证制度,坚持须听证、尽听证的原则,联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部门协作,整体推进公开听证,规范听证程序,认真听取意见,努力向全社会传递公平公正信号,真正实现为民排忧解难。
六、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在检察服务大厅需要咨询律师的,及时协调值班律师为其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并配备法律宣传资料、检察日报、保健药品、老花镜、饮水机等物品,安装空调机、书写台、复印机等设施,营造温馨和谐的便民利民接访环境。
七、向社会公布检察服务中心电话:12309。
保持12309电话24小时畅通,方便人民群众电话咨询或者预约接访。通过12309网站、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广泛宣传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政策以及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职能。
八、对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民事监督等案件中,对因行动不便,不能到检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电话预约、服务上门,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
九、改进接访工作作风。
在接访工作中,第一接待人必须切实负好责任,认真听取和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了解上访原因,及时登记和造册建档,并向群众告知处理意见和处理时限,定期答复上访群众,对那些确实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明原因,同时为群众指明申诉控告途径及正确合理的处理方法,不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一推了之。
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
对每一起来信来访案件做到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逐件进行落实,向来访群众及时反馈处理意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用真情化解矛盾。并通过“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流服务”的 “五个一”工作规范、“首问责任制”等工作方法,真心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
澄城县人民检察院我为群众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系列活动
今年以来,澄城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的涉法涉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充分发挥12309检察“窗口”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群众来访、来信、来电,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及时得到答复。
——送法进乡镇,服务零距离。3月29日和6月9日澄城县人民检察院特意在尧头镇、寺前镇集会时,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版工作中的做法,宣传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受理人民群众控告、申诉、国家赔偿、国家司法救助等事项。两次宣传活动共计摆放展板12块,发放宣传资料578余份,现场法律援助46余人,走访单位、门店36户。
——开启“司法救助+未检保护”工作新格局。为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到“一号检察建议”之中,将未成年人作为司法救助的重点人群,一季度,共为3名被受到不法侵害的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万元,开展医学心理咨询3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被害人就业、教育、医疗、入学等其他实际困难6件(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