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3-6121999
检察服务中心:0913-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调研文章

未成年人文身,严查之下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

发布时间: 2023-11-30

涉案未成年人的心能回头,被“刺痛”的身体却不容易恢复。文身容易,去除不易,拿身体作画的“后悔成本”远比想象高——青春不能被“刺痛” 

2023年初,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数十名未成年人参与的聚众斗殴案。在看守所的审讯室中,少年们身上的“图腾”引起检察官的注意:几乎所有参与斗殴人员的手臂、后背,甚至手指上都有文身。这些少年们口中的“图腾”,会对他们返校读书、就业参军、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狠狠绊住孩子的前途和愿景。

 

近年来,文身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并出现低龄化现象,未成年人文身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盲目跟风文身,危害几何?国家如何打出“重拳”治理未成年人文身问题?遏制未成年人盲目文身之风,还能从哪些方面发力?《检察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共同为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强化未成年人文身源头防控寻找解决之道。

孩子文身之后

易感染、难复原、容易被标签化,还会对就业造成阻碍

灭火器喷出滚滚粉尘,正在使用灭火器的两个少年却不是在灭火,而是试图将干粉喷洒到一名坐在地上的少年身上。

这是2022年6月,小徐(化名)等人在殴打他人时,自己用手机录制的视频。

在该案办理过程中,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未检部门检察官发现,小徐在笔录上签名的时候,总是遮遮掩掩,行为十分古怪。经过一番查看,检察官发现小徐的两个手臂、后背都文了非常复杂的图案,文身面积达到他上身皮肤的一半还要多。

在检察机关依法对小徐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他本以为只要自己改过自新,一切都会回到原点。可是,渐渐地,他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文身竟成了他恢复正常生活的绊脚石。

“我去医院和文身馆都咨询了一番,发现清洗文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费用高达近十万元,比我当时文身花费的钱多十倍不止!这笔钱我家负担不起。”小徐告诉记者。

对年轻人追求文身等个性化表达的行为,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然而,对于身体和心智发育都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盲目跟风文身,隐患实在不少。

 

从小徐遭遇的困境来看,文身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是方方面面的。

文身对卫生条件要求高,操作不当不仅皮肤会受到损伤,文身使用的颜料、针头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造成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传播。

此外,伴随文身而来的异样目光、负面评价,也会给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

从长远来看,文身对于报考特殊岗位公务员、参军入伍等未来职业发展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文身容易,去除不易。记者经咨询北京某医院皮肤科医师,了解到现代文身的本质是通过机器,以高频针将有墨的针头刺入皮肤,从而留下图案和颜色。目前清洗文身主要是采用激光治疗手段,利用特殊激光将染料打散,不同颜色的染料去除难易程度不同,如红色、黄色染料相对黑色、墨色染料而言更难去除,有时做5次到10次激光治疗,也未必能将染料残留完全打散去除,只能永久覆盖在皮肤上。公立医院洗文身一般价位在1平方厘米每次300元,如果多次清洗大面积文身,花费至少达上万元。

代价如此之大,为何文身还会受到青少年的追捧?

“我们对所办案件中的38名涉案未成年人作了调查,发现33名孩子身上都有文身,其中有人在12岁时就已初次尝试文身。”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章旭琪介绍。

章旭琪认为,大多数文身的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一时冲动或从众心理而去文身,其对文身的真实含义及历史发展不了解,对文身的危害后果也难以清楚预见。而一些经营者在明知顾客是未成年人,或是有意、无意未准确核实顾客年龄的情况下,为了利益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甚至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接受文身。

“在我们办理的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中,大部分接受文身的未成年人都存在监护缺位问题,所在家庭或是父母关系不融洽,或是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是家庭教育方式简单,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关爱和情感支持,文身能使他们获得情感满足。”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舒雯表示。

“还有部分青少年希望通过文身来刷存在感。”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程丽芬告诉记者,文身低龄化趋势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未成年人文身与吸烟、喝酒、夜不归宿等具有相似性,均系未成年人寻求自我认同的体现,这种向家庭以外寻求认同的现象是向家庭内寻求认同失败的结果。学校和家庭应当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带领孩子找到正确的情感宣泄渠道,引导他们客观认识文身的不良影响,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
高层明确规定

文身服务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未成年人文身不是私事,更不是家事,而是关系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大事。2022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下称《办法》),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对未成年人文身进行全方位治理。《办法》明确提出,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文身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等。

如今,《办法》已实施一年多时间,各地治理未成年人文身的手段越来越全面和多元,治理文身的成效也逐渐显现。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四家文身店,发现其中三家店主明确表示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此类服务,并在店内明确张贴了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标识。一家店铺张贴了相关标识,店主表示只要家长同意就可以给未成年人文身。但是,《办法》第3条明确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了要求: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