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铜川市检察机关认真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工作要求,深化“三个年”活动,项目化推进“三有”争创,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工作在落细落实、巩固提升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18件案件入选省级以上优秀典型案事例,55个集体和个人获市级以上表彰,铜川市检察院获评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
铜川市检察机关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党组领学、中心组深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促学“四学联动”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全员政治轮训,举办专题讲座13期,培训897人次,引领干警筑牢政治忠诚,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该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照金精神,深耕“初心永照 砥砺铜检”“检心照耀”等党建文化品牌,深入推进红色“寻保传”专项活动,部署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寻访察看革命旧址、文物古迹150余处,在保护传承中淬炼初心、筑牢信仰;构建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思想、话语、行为和评价体系,制定实施意见,选育20个融合案例引导示范,2个案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深度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铜川市检察机关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发展大局中推进,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该严则严,批捕各类刑事犯罪193人、起诉395人,在严惩和预防极端恶性犯罪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宽严相济促犯罪治理,依法当宽则宽,对轻罪案件不批捕102人、不起诉84人,不捕率34.5%、不诉率29.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90.8%,有效促进罪犯改造;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健全完善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巡回宣讲9场次,覆盖7000余人,翻查涉黑涉恶案件18件,制发重点行业领域检察建议9件,推动平安铜川法治铜川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铜川市检察机关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办理涉民生领域案件372件,切实守护群众合法权益,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饮用水安全、母婴设施完善等开展专项法律监督,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45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回复整改率均为100%,以办案实效守护群众美好生活;聚焦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为困难群体依法维权、支持起诉53件,帮助农民工追索欠薪29.3万元。宜君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支持起诉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耀州区检察院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专项活动优秀集体。
站位“国之大者”,守护绿水青山。铜川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立足地域实际,在大气污染防治、矿山地质保护、文物文化遗产及古树名木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专项法律监督活动为抓手制发生态环境检察建议55件,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检察行”“生态环境检察服务美丽铜川建设”等活动,以检察履职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积极融入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联合延安、渭南等两级检察院建立黄河、北洛河流域跨区划保护机制,会同法院、行政部门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持续强化区域协作与部门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新区检察室督促整治农用反光膜污染案、宜君县检察院督促保护娑罗古树案等5个案例入选全省优秀典型案例。
铜川市检察机关扎实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护航高质量发展,制定81条服务保障深化“三个年”活动举措,70名检察官包联重点项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440余次,解决难题纠纷40余件,为企业排忧解难;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秉持高效公正原则,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办理涉企案件43件,为企业追赃挽损153万余元;以知识产权检察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等地设立25个检察保护工作站、联系点,持续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常态化开展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孟家原桃等特色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法律监督,检察建议助推“耀州瓷”地理标志保护应用被评为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
铜川市检察机关深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携手各方为孩子们撑起法治蓝天,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94件,起诉31人、附条件不起诉11人,注重帮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积极融入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协同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健全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机制,联合设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40名检察官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举办法治进校园活动60场次;加强未成年人检察专门化建设,组建“一总五子”未检品牌工作室,“‘铜’护花蕾”未检品牌工作室被命名为“铜川市关心下一代法治教育基地”,王益区检察院督促完善新生儿落户制度综合履职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闪耀未来”未检工作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铜川市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检察“双进”,线上线下打造“群众身边检察院”,在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检察服务窗口,提供控申接待、业务咨询、法律宣传等检察服务;推进“互联网+检察”模式,线上12309检察服务功能接入综治“视联网”“平安通”小程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线索收集、法律服务等工作,多渠道、多维度解决群众法律诉求;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实诉访分离和“件件有回复”要求,擦亮“8311”温暖控申品牌,依法办信接访336件次,首次信访有效化解率94.9%,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连心桥”和“直通车”。王益区检察院控申团队在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团队。
聚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铜川市检察机关以项目化推动“三有”争创为抓手,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培树品牌、亮点65个,38名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具体包抓,通过专班推进、现场观摩、集中展示、品牌擂台赛等方式持续跟进培育;充分发挥特色品牌的带动引领作用,形成了“与民同行”“检心和合”“益心为民”“检护印安”“宜心宜益 共护山水”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检察品牌,15个品牌和创新项目被省院重点立项,品牌矩阵初具规模。铜川检察工作在省级以上会议、论坛交流经验20余次,在最高检主要领导授课的“质量建设年”主题研讨教学现场作交流发言,“五心工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第二届十大改革创新项目,5个品牌受到省检察院推广、表彰,以品牌竞相出彩带动整体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铜川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塑造精神、涵养品质、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检察文化建设力度,培育“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组织开展办案故事汇、优秀检察建议、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评选展示活动,推动全市检察机关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奏响文化宣传强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检察好声音,以“耀州瓷”保护、民事支持起诉帮助留守老人、儿童维权等典型案事例为原型精心打造“三微”作品10余部,7部作品在中省评选展播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建设“铜川检察”新媒体品牌矩阵,市检察院多次获得中央政法委、最高检表彰;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组织“党课双讲”14场次、警示教育4场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巡视整改、以案促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淬炼“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清风铜检”改革创新项目获省检察院重点立项,市检察院被评为全省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先行单位。
铜川市检察机关大力推进人才强检战略,锻造过硬检察铁军,持续打造“青春铜检”干部培养品牌,以“青春铜检+党建”“+课堂”“+调研”“+智汇”“+榜样”“+实践”等模式,构建全方位检察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打造案例式、分享式、沉浸式课堂,举办铜川检察讲堂、传导式培训、青年干警代表座谈会、读书分享会等特色活动20余场次,在实战实训中增强干事创业真本领;与江苏盐城检察机关建立对口交流协作机制,选派优秀骨干赴上级检察机关和对口交流院开展跟岗实训,不断锤炼检察干警综合素能,全市检察机关15人入选全国、全省检察机关业务人才库,获评全省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能手”称号,先后有3人走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省检察院讲台授课;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力度,实行分层分类“备才”,切实做好跟踪培养,涌现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全省十大法治人物”“全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省模范检察官”等一批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先进典型。
2025年,铜川市检察机关将继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精准的监督举措、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法律监督职能,不断提升检察工作质效,努力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奋力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
来源:西部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