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新检新闻 > 近日要闻

【2019检察印记】中国之治:法律监督新布局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20-01-13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即将召开,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战略后的重要会议。为集中展示检察机关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和一年来检察工作成效,检察日报即日起推出“2019·检察印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重任在肩。

  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把履行法定职能与落实党的绝对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密结合起来,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自觉履职中,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积极担当作为。

 

立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全面系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要发挥最大效能,政法机关机构职能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而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系统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 

  

2019年以来,全国政法机关努力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实现了职责有机整合、内部业务融合,确保在“物理合并”的基础上产生“化学反应”,更好地保障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深刻认识检察机关的特殊职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服务和保障‘中国之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深刻指出,就检察机关而言,落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就是在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建设能力现代化的工作。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优化检察资源配置,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最高检党组将内设机构改革作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十大业务”板块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总体布局实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并行发展的态势。“四梁十柱”巍峨矗立。 

  

法律监督新布局,让每一位检察人员深切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2019年,各级检察机关按照“办实事、求极致、解难题、保本色”要求,积极主动履行各项检察职能,全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以履职新成效,守护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新时代,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根本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检察机关四大职能之一,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检察公益诉讼的枝芽藤蔓如今已延伸覆盖到百姓日常的吃穿住用,为人民美好生活筑起坚强的法治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公益诉讼作出了新部署,强调要“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两句话22个字,意蕴丰富,饱含期许。 

  

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守护绿水青山蓝天;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坚决捍卫食品药品安全底线;聚焦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保护,维护国有财产不受侵犯;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尊严;将“等”外探索原则从“稳妥、积极”调整为“积极、稳妥”,不仅把法律明确赋权领域的案件办好、办扎实,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稳妥探索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19年,检察公益诉讼持续发力,取得了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成果。 

  

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部分明确提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强调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同等享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2019年以来,政法机关按照党中央部署积极作为,护航民营企业走向更宽广的舞台。检察机关继续深入转变司法理念,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式方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事检察监督的优势,综合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手段,监督纠正法律错误生效判决;行政检察部门依法办理一批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诉讼监督案件,让民营企业深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自觉扛起,中国社会治理的“检察担当”。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的殷切希望。

  《决定》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部分,突出强调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一部署与检察工作直接相关,其中,扫黑除恶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役。扫出一片朗朗晴天,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国家治理题中应有之义。

  ➤ 2019年,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严把办案质量关,确保办案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从湖南彻查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到云南深挖孙小果案,再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原书记、原区长等14名涉黑“保护伞”被查处,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同步推进,以看得见的实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 2019年,经过两年的试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这一制度,对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高效惩治犯罪、及时修复社会关系有着变革性作用。2019年10月24日,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发布《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原则、当事人权益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检察机关积极履行主导责任,在提升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戾气、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法治智慧,体现了检察担当。

  江苏省宿迁市一起受贿案原审被告人唐某因不服判决,向最高检写信申诉,不到7个工作日就收到了最高检受理答复。“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显示了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诚意。

  ➤ 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从整合人员力量、加快周转速度、规范答复模板、压实工作责任、优化网络系统、加强技能培训等方面发力,全力推进群众来信答复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最高检党组“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建立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的庄重承诺。

  ➤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2019年2月,最高检修订并发布了《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要求努力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通过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校园性侵害的“一号检察建议”,在2019年持续凝聚各方合力。自从“一号检察建议”发出,从最高检党组到第九检察厅,从省级检察院到县区检察院,推动落实成为沉甸甸的责任。最高检将“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确定为今后几年全国检察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求将这项工作“没完没了”地抓下去,确保抓出实效……

  

 

  道远且长,虽远必达;心之所向,行必能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新目标、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检察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干笃定前行,努力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大检察力量。(来源:检察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