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四十年没有户口,如今是村里的五保户,享受着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温暖,这其中一个老人有多少酸甜苦辣,扶贫干部又有多少感人的事迹,而且恰恰就发生在扶贫攻坚中。我真切见闻了此事,不说出来心里不快。一个老人从没户口到有户口,从无有一分钱生活收入到每月四百多元的五保金保障生活,老人真正是扶贫攻坚的受益者和见证者。他最感动的是他从此是堂堂正正的村民了。故事要从头开始说起。
在2016年精准扶贫识别中,铜川新区检察室帮扶新区田家沟村(现与赵坡村合并为赵坡村),确定联络员为办公室主任吕学敏同志。在精准识别工作中,吕学敏听说田家沟村南边沟里有个老人住着破烂窑洞,逃荒来好多年了还没有户口,就专门登门去访,看了老人的现状,问了他的过去,老人叫陈永政,是1976年冬季飘雪的时候从陕南镇安县山里逃荒出来的,那年冬季快过年时,家里实在没有过年的粮食,她母亲去向村里找队长准备借十二斤苞谷时,他带着只有九岁的弟弟陈永安牙子一咬眼泪差点流出来,毅然离开家里,他决定带弟弟去要饭。那年他21岁。他带弟弟翻过秦岭一直朝北边走,在大雪迷茫的山里迷了路,但最终还是走了出来,一路讨饭一路寻找能落脚的地方,可哪里都没有他们二人的落脚处,在受尽了凄楚后,来到铜川新区田家沟村这里,一边打工一边找饭吃,慢慢熟悉了这里,就在这里打口窑洞栖身,日子就这样慢慢过下去,这一住就是四十年,中途陈永政弟弟陈永安长大后入赘到赵家坡村,现在是一家很好的日子。可陈永政一直在破窑洞里住,这四十年又一直没有户口,不是村里人,那个红本本是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的身份证明,没有那个本本就和野人一般,谁也不会把他当村里的一口人,没有做村民的资格,没有政策的照顾,看着村民们那样陈永政心里是怎么想的不用猜都是晓得的。2016年,老人那年63岁,身体还不好,腰弓得像弯。
发现这个老人没有户口这么长时间后,帮扶干部吕学敏就把这件事记下了,他知道精准扶贫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他迅速将这件事向检察室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并提出要坚决把这个老人纳入扶贫对象,要纳入必先解决户口,领导同意他的意见。
要解决四十年这么长时间没有户口问题,不是简单的事,吕学敏知道了问题的难度,但他决意要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是挂名帮扶,而是要实在帮扶。他向新区公安分局主要领导汇报了此事,此类事情还是没有遇到过的,新区公安分局领导也很重视,很快向市公安局户口部门做了汇报,得到同意后,摆在吕学敏面前的就是取证,如何把老人四十年的来路摸清再找到一系列证据来,这可是不是轻而易举的。为了尽快落实证据,他在2016年夏天的最热时,偕同村干部驱车找到商洛镇安县青铜镇老人的老家那里。老人不识字,几十年没有回去过,也不认识老家的路,在去镇安取证时拉上陈永政弟弟陈永安一同去的。分别找到青铜关镇派出所,陈永政老家冷水村村委会以及他妹妹和邻居几户人家,一一取证说明,几户邻居还能记得1976年那个冬季飘雪时,陈永政和弟弟出山逃荒的情景。取证跑了两天后回到新区,为了找全证据费尽了心思和艰苦。
(去镇安县向老陈原住地冷水村邻居和青铜关镇派出所取证)
取证结束后,新区公安分局上报市公安局作为特殊情况予以审批,当吕学敏偕同派出所干警把户口本送到陈永政手里时,陈永政痛哭流涕,说自己四十年了才真正成了这里的人,要不是帮扶干部的话,他死在这里也不是这里的人。 户口这件事解决落实后,铜川电视台、铜川报社、陕西政协报等媒体分别做过报道,尤其在新区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都知道一个四十年没有户口的老人被扶贫干部解决了户口,如今是每年享受五千多元的五保户,可以舒心地进馆子不用烧火搭灶的做饭了。羡慕的人还不少。 有了户口,他没有法定赡养人,符合五保户条件,吕学敏向村里提出给陈永政申报五保户问题,很快就报到上面,并在次年(2017年6月)如期领到了五保金,这是老人一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始。有了收入,他的生活得到了很大变化,不再像乞讨一样的去拾破烂赚几个零钱购买油盐酱醋,而是慢慢正常了日子和村里人一样生活了。一卡通拿到手里,他知道里面是国家给他的钱,他心里怎么也是幸福的。 老人住的窑洞,窑洞又低矮又黑暗,窑顶也有了裂缝,居住很不安全。这成了村里和帮扶干部挂在心里的问题。窑洞里没有电,黑灯瞎火,老人只能靠窑洞口那面小窗子取光。扶贫就是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老人住房安全就是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于是在住房问题上,帮扶干部又与村支部书记张余良商量,先把老人从窑洞里搬上来再考虑以后的问题,可向哪里搬呢?村里恰好有一户过去开办养殖场的地方,现在不用了空着,就和那户商量着先借两间房暂时安置老人,于是在2017年8月,老人从窑洞里搬出来了,住在了村里上面敞亮的地方,再不潮湿了再不黑灯瞎火了。他满意得几天高兴着见人就说扶贫干部的好。
(2017-2018年老陈借住房子 )
暂时有了房住,但不是他的家,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知道老人的想法。有这样的住房也不符合脱贫条件,因此再想办法进一步解决老人的住房又是问题。就在问题摆在面前后,村里原来废弃的小学院子房子空着,但需要好好收拾一番才能住进去,帮扶干部又和村干部商量修缮的事情,想把村里几个五保户没有住房的问题一并解决,果然经过一番努力,向上面申请经费,又争取外来支持,很快在2019年夏天修好了,村里三户五保户都住了进来,一人一间的目标实现了,帮扶单位也给他们分别购买了灶具,鞭炮齐鸣地帮助他们搬了进来。周围的环境也经过打扫收拾,几个五保户正式在这里安居了。
(老陈现居房子)
陈永政有了新家,他心里满意了,见人就笑,逢人就说,他说,我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感觉到中国老百姓被政府当了人,我以后死了埋在这里也安心了,这里比哪里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