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铜检新闻>新闻展示栏 > 市院动态

【国家安全教育日】守护历史根脉 共筑安全长城

发布时间: 2025-04-15

   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为深化青少年对国家安全与文化传承的理解,宜君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彭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师生,走进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守护历史根脉 共筑安全长城”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法治课堂、互动实践等形式,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种下守护历史根脉、维护文化安全的种子。

  实地研学 

  触摸历史,感悟责任 

  2025年4月8日,春风和煦。在宜君县战国魏长城遗址六号墩台前,宜君县检察院的干警正在给学生认真地讲解:“同学们,今天我们参观的是战国魏长城遗址六号墩台,它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比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还要早几百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现场,学生们跟随文保员和检察干警的脚步,近距离观察夯土墙体、墩台遗迹,了解长城修建技艺及其军事防御功能。检察干警向大家介绍了检察机关在长城保护中的创新实践,如设立“长城检察保护基地”、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推动四级保护责任体系等。 

  “这里的长城已有2400多年历史,每一块夯土都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汗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长城遗址本体上生长的树木根系扎进夯土中,造成夯土逐渐撑开,长城本体遭到破坏……”这是战国魏长城遗址“守护人”李红梅记录本上记录的日常巡查笔记。干警和师生们看了深受感动,纷纷参与到模拟“文物巡查”体验中,认真观察长城墩台的细微变化,记录下观察到的墙体裂缝、标识模糊等问题,亲身感受文物保护工作的细致与责任。 

  多元互动 

  从“我管”到“都管” 

  为深化活动效果,激发学生爱我长城、守护长城的自觉性,参与活动的检察干警设计了“我为长城代言”创意环节。学生们通过绘制保护标语、设计文物标识、编排情景短剧等形式,表达对长城的热爱与守护决心。五年级学生刘欣雨向干警说道:“原来长城上的每一块夯土都是‘活’的历史书!回家后我要告诉爸爸妈妈,不能因为觉得是‘土堆’就忽视它的价值。” 

  法治课堂 

   以“检察蓝”守护“文化根” 

  在彭镇中心小学教室里,干警为学生上了一堂为《守护历史瑰宝——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的公益诉讼保护》生动的法治课。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干警们阐释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历史价值,以及破坏文物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课程还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强调文化遗产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听了法治课深受启发,对祖先智慧的敬佩和对中华文化的赞叹油然而生。五年级学生武怡轩由衷的感慨道:“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见证,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国家文化安全!” 

  活动最后,检察干警向师生们发放了《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手册》,倡议人人争做文保员,共同守护历史文脉,并鼓励学生将法治意识传递给家庭与社会,凝聚“行政+检察+群众”的协同保护合力。 

  检察干警表示:“此次活动是宜君县检察院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的系列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检校”协作的方式,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田野,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聆听讲解等,直观感受到魏长城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文物保护意识。带动学校、家庭、社会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千年长城到稚子童心,从法治课堂到实地研学,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与法治的交融,更是一场文化安全意识的觉醒。宜君县检察院以司法力量守护文明根脉,用教育实践培育守护薪火。这场跨越2400年的对话,不仅让青少年读懂“何以中国”,更让国家安全意识深植于心——守护长城,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