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铜检新闻>新闻展示栏 > 基层快讯

印台检察:80后第一书记的“小城”梦

发布时间: 2019-12-17
  “让每一位村民过上比城里人还要好的生活。”这是印台区红土镇庞家河村80后“第一书记”—印台区人民检察院张磊的梦想,并且这个梦想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过去和现在,天翻地覆

  “我第一次来庞家河村,是2017年来做扶贫工作,当时这个村子看起来很破旧,当得知派我来这里做第一书记时,我心里是挺不乐意的。”张磊说道。

  据张磊介绍,他刚来村上时,村里人居环境很差,垃圾不能统一处理,乱丢现象严重,生产工具胡乱堆放,更严重的是有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想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贫困的愿望。张磊作为武汉大学的法律研究生,来这里做第一书记不仅专业不对口,还要从城市下到农村,心里难免有抵触和畏难情绪,但是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干好。他跟随村干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学习农业、农村知识,逐家逐户和村民谈心,为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念。

  现在的庞家河村整合了原庞家河村、枣园村坡底组,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261户948人,近两年来,在张磊的努力和各方力量的帮扶下已脱贫47户121人。目前,庞家河村以光伏发电、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户增收。光伏产业占地13亩,年收益108000元,兔场占地5亩,带动贫困户收益42780元。全村种植小麦、玉米389.6亩,产值19.48万元,养殖猪60头、养牛10头、养羊40只,年产值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936.3元。

  庞家河村能够发生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离不开这里的第一书记——张磊。

扶贫先扶志,播撒希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张磊知道,要想改变庞家河村的贫困面貌,必须从扶志扶智入手,以此打开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庞家河村坡底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孙东方家人口多,儿媳残疾,母亲也患病多年,一家人生活很困难,孩子的教育得不到重视,孙女孙丽娟经常不上学,理由竟是家人“嫌路远,娃又学不动”。张磊知道情况后多次与孙东方谈话,连续两个多月打电话、实地走访督促,甚至亲自送孙丽娟去上学。时间一长,孙家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生活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孙丽娟也开始正常上学,至今没再缺过一节课。

  思想发生转变,就有了脱贫的动力。孙东方的儿子开始出门务工,孙东方则动员全家人养牛,每年能增加两万多元的收入,2018年、2019年孙东方个人连续两次被评为红土镇“一强四好”示范带动户。

  2018年9月的一天,庞东组的崔远洋来到村委会,告诉张磊自己想学个技术。张磊听了很高兴,随后找到了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的陈老师,陈老师了解了崔远洋的家庭情况,又与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觉得崔远洋有干事的决心,当即让崔远洋带了换洗的衣物前往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同时签订了毕业生用工协议。

  看到孙家和崔远洋的转变,村里其他人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脱贫致富的队伍。张磊觉得自己虽然只是一个第一书记,但他多打一个电话,多跑一点路,有可能就会改变贫困户的命运,这份工作十分有意义,也十分具有挑战性。

凝聚村民力量,共绘蓝图

  “张书记,这是我早上刚摘的柿子,来尝尝!”“张书记,来屋里喝口茶!”张磊在村里走村入户时,村民们无不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与他刚来到村上时的冷眼相待截然不同。刚来到村上的张磊,在庞家河村村民眼里,不过是个没经受过历练的年轻小伙子而已,如何能带领村民致富?张磊意识到得不到村民的认可,自己各项工作的开展肯定会受到阻碍,因此得到村民的认可至关重要。

  庞家河村坡底组是2018年5月村级调整后从原来的枣园村合并过来的,在合并初期,坡底组的村民总是有种“亲娘不管,后娘不爱”的情绪,对张磊工作的开展也不怎么配合。为解决坡底组村民的顾虑,张磊首先对待村民一视同仁,然后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入手,解决坡底村群众供水不正常、夜间无照明、垃圾随处倒等实际问题。同时联系区环保局,关停了附近一家“黑工厂”,解决了困扰村民已久的污染问题。一件件小事让坡底组村民改变了对张磊的态度,也获得了整个庞家河村村民的信任与认可。

  张磊有一个“小城”梦,他希望庞家河人将来能够经济富裕、生活安逸、精神富足,过上比城里人还舒服的生活。要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团结所有村民的力量,依托305省道的优势,加大产业的建设,努力扩张目前现有的光伏产业、果园、兔场的规模,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庞家河村已全面脱贫,张磊开始推进他心中的“小城”梦想。有这么一个有干劲的“带头人”,这个“小城”里的村民也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小城”会变得比大城市还要精彩。(来源:铜川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