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务公开 > 工作报告

2024年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4-01

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529日在铜川市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铜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毛朝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和省检察院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各项工作在落细落实、巩固提升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人民群众对全市检察工作的满意率上升至99.77%,市检察院获评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先行单位。

一、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鲜明政治底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党组领学、中心组深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促学的“四学联动”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全员政治轮训,举办专题报告会、培训班,广泛开展交流研讨和实践研学,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宣讲宣传。组织召开全市检察长研讨班,对标市委改革部署,系统研究服务改革、落实改革、推进自身改革的务实举措,明确18项全局性任务,高标准组织实施。连续2年谋划申创11个检察改革创新项目,获省检察院重点立项3个,“以照金精神映照检察工作‘五心工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十大改革创新项目。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主动向党委请示报告46次,市委主要领导到市检察院专题调研,对检察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市委《工作措施》,推动建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工作机制,两级院连续3年向党委报告年度法律监督情况。持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制定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评比选育20个融合案例引导示范,2个案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深度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课双讲”14场次、专题讲座8期、警示教育16场次,一体推进巡视整改、以案促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照金精神,深耕“初心永照 砥砺铜检”“检心照耀”等党建文化品牌内涵,深入推进红色“寻保传”专项活动,部署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寻访察看革命旧址、文物古迹150余处,在保护传承中淬炼初心、筑牢信仰。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牢固树立人大意识,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检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人大决议决定,积极配合做好人大视察、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认真办理相关函询10件次,诚恳听取意见建议。用心用情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精心组织集中走访,创新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检察行”、新时代检察服务宣传周等特色活动,邀请代表委员参与、见证检察工作200余人次,推进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办案51次、参加案件公开听证43件次,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二、主动融入大局,服务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发展大局中推进,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全力维护平安稳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平安铜川建设。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该严则严,批捕各类刑事犯罪193人、起诉395人,其中,起诉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9人,在严惩和预防极端恶性犯罪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当宽则宽,对轻罪案件不批捕102人、不起诉84人,不捕率34.5%、不诉率29.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90.8%,有效促进罪犯改造,减少社会对立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巡回宣讲,翻查涉黑涉恶案件18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助力无黑无恶示范区县创建。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三个年”活动,制定81条服务举措。70名检察官包联重点项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440余人次,解决难题纠纷40余件,在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25个科创企业挂牌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联系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办理涉企案件43件,为企业追赃挽损153万余元。协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洗钱等金融犯罪29人。两级院一体履职,依托大数据强化监督,推动主管部门对16家“空壳公司”清理整治,有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多维度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检察“双进”,打造“群众身边检察院”,经验做法被《陕西工作交流》转发。高质量推进信访法治化,落实诉访分离和“件件有回复”要求,擦亮“8311”温暖控申工作品牌,依法办信接访336件次,首次信访有效化解率94.9%。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工作,发挥诉源治理效能,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45件,回复率、整改率均为100%,在全省检察建议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市委依法治市办、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反馈落实的工作办法》。市检察院、新区检察室一体履职,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深入开展邮政快递行业治理,入选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相关建议被转化为全国政协委员提案。

三、坚守宪法定位,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发挥

牢牢把握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10余项业务工作在省级层面交流经验。

依法全面履行刑事检察职能。保持对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参与和全流程监督,依法监督侦查机关立(撤)38纠正侦查活动、审判活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违法130件次,纠正漏捕漏诉26人。组织开展对全市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的巡回检察。上线运行“铜检非羁码”,对非羁押人员动态监管82人次。建立完善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认罪认罚案件速裁等工作机制,会同市公安局召开专题会议现场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提升办案质效。王益区检察院办理的廖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抗诉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深化反腐败斗争,加强监检衔接,受理审查起诉职务犯罪20人,立案侦查执法司法人员职务犯罪5人。

稳步推进民事检察精准监督。着力拓宽民事诉讼监督的广度、深度,办理各类案件105件。坚持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对虚假诉讼、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17件,提请抗诉、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对经审查认定裁判正确的申请监督案件,耐心做好释法说理,积极引导息诉罢访。畅通救济渠道,广泛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同办案机制,办案数量同比增长3倍。耀州区检察院获评全省支持起诉先进集体,宜君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支持起诉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持续做强行政检察有效监督。加强对行政生效裁判、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办理各类案件146件,与市司法局会签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意见》发挥跨区域一体办案优势,办案30件,在全省行政检察工作座谈会上交流经验。深化落实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办案103件,印台区检察院、宜君县检察院在办案中适用衔接机制,协同相关部门有效堵塞医保资金管理使用漏洞,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推广转发。

努力实现检察公益诉讼最佳效果。依法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办理各类案件189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提起诉讼160件。坚持“诉”的确认实现司法价值引领,在提起诉讼的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中积极探索,与市中级法院会签《铜川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公益诉讼中开展劳务代偿的暂行办法》。深耕“公益有我 共‘铜’守护”工作品牌,发挥“益心为公”“随手拍”等智慧平台优势,调动特邀检察官助理、社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收集线索192件,参与办案25件。主动邀请省级专家对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协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文物古迹全方位保护,实现办案最大效能。

四、践行司法为民,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始终牢记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携手社会各界共建幸福美丽铜川。

当好生态检察卫士。站位“国之大者”,守护绿水青山,常态化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关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法律监督,制发检察建议55件。积极融入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联合榆林、延安、渭南等两级检察院建立黄河、北洛河流域跨区划保护机制,会同法院、行政部门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助推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建设,组建森林资源保护、河湖流域治理等个性化办案团队,专业化办理不同领域案件,新区检察室督促整治农用反光膜污染案、宜君县检察院督促保护娑罗古树案等5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打造“与民同行”办案品牌,办理涉民生领域案372件。持续关注特定群体合法权益,为困难群体依法维权、支持起诉53件,向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5.6万元,帮助农民工追索欠薪29.3万元。开展母婴设施专项法律监督,协力解决设施配备不全面、日常维护不到位等14类问题,推动建成完善母婴设施8个,让城市建设更加温馨。通过“小切口”案件督促治理现制饮用水、现售饮品、食用冰块等安全隐患,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94件,起诉31人、附条件不起诉11人。王益区检察院高质效办理全市首例附条件不起诉异地考察帮教案件。积极融入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协同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健全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机制,联合设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40名检察官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举办法治进校园活动60场次。加强未成年人检察专门化建设,组建“一总五子”未检品牌工作室,实现“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铜’护花蕾”工作室被确定为“铜川市关心下一代法治教育基地”,全省关工委系统实地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

做优新时代检察宣传。建设“铜川检察”新媒体品牌矩阵,发布“两微一端”信息2500余条,市检察院头条号多次获得中央政法委、最高检表彰。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检察故事,拍摄原创“三微”作品10余部,《古今对话说清廉》《检心瓷韵》等7部作品在中省多个评选展播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注重多角度展现检察实干担当,组织开展“媒体基层行”、检察开放日等“请进来”活动,举办新闻发布会4场次,工作成效被《法治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420余篇,耀州区检察院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全媒体生产传播成绩突出单位。

 

五、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

持续解放思想,系统研究推进、细化改革举措,项目化推进有进步、有站位、有品牌“三有”争创,夯实发展根基。

深化理念革新。充分发挥特色品牌的带动引领作用,培树品牌、亮点65个,28个品牌在市级层面评比展示,5个品牌受到省检察院推广、表彰。深刻领悟“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践行“三个善于”,定期开展优秀检察案例、检察建议,自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评选展示,选送推介79个案例,18个案例入选省级以上优秀、典型案例。进一步拓宽视野格局,选派优秀骨干到上级机关跟岗实训,先后5个批次赴江苏省盐城市检察机关异地交流30余名干警“培训归来谈感受”,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

优化检察管理。严格落实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部署,一体抓实业务、案件、质量“三个管理”。深入学习研究运用履职、案件、案源“三个结构比”,“四大检察”整体办案结构日趋合理。坚持精细化案件质量评查,强化反向审视,组织评查案件724件,开展检察建议专项评查的做法被省检察院推广。注重浓厚检察调研氛围,鼓励激励干警积极撰写调研文章140余篇,36篇被省级以上论坛、刊物选用,市检察院获评全省政法系统调研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检察机关调研骨干研修班在照金举办。

完善履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上下一体、内部融合的履职工作机制,提升监督办案整体效能,“四大检察”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14件,成案率100%。印台区检察院高标准组建“检护印安”工作团队,以跨业务、跨领域的融合发展为目标,实现办案效果最大化。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48个,收集整理数据8万余条,办56件。推进检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公开案件信息、法律文书703件次,实现与便民服务的集约融合。健全检务保障工作机制,建成完善检察数据查询中心、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履职能力。

锻造过硬铁军。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协同选优配强管好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持续深化基层基础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检,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等约束机制。聚焦干部作风能力提升,部署开展“六比六看”活动,创新举办“铜川检察讲堂”“检察官讲办案故事”“司法警察履职技能汇报演练”等特色活动20余场次。丰富“青春铜检”干部培养模式,组织干警培训实战900余人次,确保办案一线源头活水,36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省级以上表彰,两级院涌现出全省十大法治人物、全省模范检察官等一批新的先进典型。

各位代表,全市检察工作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是市委和省检察院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政府大力支持、政协民主监督、监委和法院依法配合,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还不够多,检察履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更高要求,检察领军人才较为缺乏。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和省检察院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守护民生、助推善治,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深化理论武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完善“三张清单”工作机制,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请示报告,做到一切检察工作首先从政治上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

二是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服务保障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年”“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优化检察建议治理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是稳步促进职能发挥。坚持“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健全法律监督创新履职机制,抓实“三个管理”,助推高质效办案。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建设,用心守护绿水青山和群众身边生态。融合推进红色和文化两个“寻保传”专项活动,助力守护铜川红色资源、历史文化。

四是深入推进自身建设。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一体加强政治能力、业务素能、职业道德建设,着力锻造“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铁军。加强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切实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检。深化“三有”争创,抓实数字检察,奋力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

各位代表,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新的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省检察院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本次会议决议,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贡献检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