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文化动态

【媒体看检察】铜川日报:“回头看”——魏长城跨越千年雄风依旧

发布时间: 2025-04-15

 

    静静伫立在宜君山梁之上的魏长城遗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迎来几位穿着制服的特殊“客人”。他们并非寻幽探古的普通游客,而是前来寻访的检察官,这正是他们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的实践注脚。

  检察官为什么要来这些地方寻访?随着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的开展,铜川市检察机关的寻访足迹叩响了这段被岁月尘封的魏长城遗址,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守护行动。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巍巍屹立千年,象征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3月26日,在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中,义务讲解员陈有强正在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们讲解魏长城遗址的历史故事,大家不时发出感叹,“老祖宗的智慧真厉害,你看这夯土历经千年依然挺立!”在6号墩台,宜君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范恒民向大家介绍道,“此前,我们联合宜君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彭镇人民政府在六号墩台设立了‘宜君战国魏长城检察保护基地’,促推形成‘府检联动’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新模式,有效凝聚多方保护合力。” 

  时间倒退到一年前,在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后,铜川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随即对遗址涉及的17处点位进行走访。“由于魏长城是夯土筑成,历经千年风雨剥蚀,整体保存状况并不理想。7、8、9号墩台与王沟湾至焦淆段城墙遗址,由于无保护界桩或公示牌,缺乏物理隔离措施的田垄间,大型机械的使用对墙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焦淆段城墙还被划入基本农田范围内,村民在此间种植农作物,这都影响着夯土台基的稳固。”参与办案的宜君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回忆道。 

  铜川市检察院决定立案审查,邀请文物文史专家学者、“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经过会诊提出不同领域的保护意见。铜川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市检察院联合宜君县检察院上下协同发力,开展精准监督,分别向3个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对“应保未保”节点实施抢救性防护工程,规范设置文保标识,完善落实巡查防控保护措施,更新专门文保巡查人员队伍,并依法向有关部门报批,将长城遗址本体移出基本农田范围内。以此案为契机,宜君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魏长城遗址保护的意见》,明确遗址区划管控标准及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 

  “魏长城遗址保护问题我一直都在关注着,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此前,我还专门将魏长城遗址保护形成建议带到相关部委,今天经过实地走访,看到遗址周围的保护设施很完善,历史风貌完整性得到有效维护,专业化巡查力量常态化开展遗址的巡查和监测,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合力守护延续千年文脉。”在“回头看”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耀州区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杨春平对检察机关以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为抓手,为保护魏长城遗址所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 

  不仅仅是杨春平,“益心为公”志愿者代表任东也对如今魏长城遗址保护新面貌感到振奋。“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和魏长城遗址一样醒目的,不仅有魏长城遗址保护界碑、文物安全警示牌等设施,还有在景区设置的检察保护基地公示牌。新征程上,保护魏长城的故事,也会成为传承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一段承载了无数历史故事与人情冷暖的文化遗产。“回头看”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质效,魏长城遗址保护的工作不会止步,铜川检察机关将深入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提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刚性,高质效完成战国魏长城遗址全面寻访、系统保护、有效传承。 

  案件有终结,保护不停歇。“回头看”——魏长城跨越千年雄风依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