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XJCMAIL@163.COM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5日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摘自《梁家河》

去年七一前夕去了延安,走过了梁家河,参观了习近平曾经生活七年的地方,在这里看到了一个青年成长的过程。最近又拜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这本书,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有几次我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从书中读到了那一代人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这一部分通过七个篇章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75年离开梁家河后分别于1993年9月27日、2015年2月13日两次回来时的情景。从一句句“近平回来了”、“哎,随娃”、“迎儿,你老了”、“向前,你上次可去过我家呢”等,可以看出习近平与乡亲们的深厚情谊,时隔四十年,他依然能够清晰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从窑洞、沼气池、知青院、酸菜……,边走边回忆,梁家河的角角落落都有着他满满的记忆。习近平也留给了乡亲们一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印象。在这片黄土地上,他利用放羊间隙认真读书识字,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为座右铭;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信念;正像他说的一样“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一部分通过十六个篇章讲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中如何艰苦奋斗,带领乡亲们搞社教、打水坠坝、修建沼气池、成立铁业社、打甜水井。在这里他加入了共青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政治生活的曙光。也是在这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明白了实干就是解决办法、事实是最好的辩手。为了读书脸被熏黑、吐的痰也是黑的,三十里路去借书;忘不了李印堂家吃过的一顿白米饭、忘不了粪水喷射到脸上的喜悦;忘不了写过的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梁家河是一所学校,教会了他什么叫实际、实事求是、群众等,也培养了他的自信心。

“一声声喊我小名”,这一部分通过四个篇章对习近平小伙伴随娃、铁锁、能人、黑子故事的描写,告诉我们:村干部要“一碗水端平”、要做行动的巨人、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

“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这一部分通过七个篇章对梁家河变化的描写,从整洁的农家小院、新修的石窑、柏油铺成的村道,不仅仅是硬件提升,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梁家河的变化正折射出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

作为一名90后检察干警,我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日常的办案中,注意类案总结,发扬“巧干与苦干”的精神;在平时学习上,注重提升个人理论素养,拓宽知识面,努力做一个“书痴”;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融入群众,多干实事;在党建活动中,充分寻找与检察工作的结合点,创新活动形式,做到有实效,而不是走形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享受着优越的物质资源,身处在最美的年华,有着最真的梦想,让我们用奋斗去点燃人生的底色,释放出光与热,温暖更多的人!

(作者:扶风县人民检察院 张建国 编辑:王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0502626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77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新街1号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邮编710004

Copyright 2012 by www.sn.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