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镇位于商南县南部边陲,距县城80公里,与湖北省接壤,是全国重点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为红二十五军提供了休养生息之地。在解放战争中,曾作为中共商洛地委、商洛行署、商洛军分区所在地而名载史册。在商南,提起革命老区赵川,人们总说赵川人身上有种义无反顾的豪迈和默默奉献的坚韧,那是革命年代传承至今的红色精神。
前坡岭战斗遗址位于赵川镇东侧,2002年10月建成前坡岭战斗英雄纪念碑。6月17日,商洛市、商南县两级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一行,拾级而上拜祭革命英雄,寻访英烈足迹。夏天的前坡岭青山巍巍、松柏萋萋,岭下的英雄桥边流水潺潺、清风徐徐,英雄桥上慈母携娇儿同游嬉闹,一片岁月静好。
1946年7月19日,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突破重重包围,进抵商南县赵川镇。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超前堵击在赵川设伏,企图聚歼突围主力部队。解放军前卫部队十五旅四十五团抢占前坡岭高地,与6倍之敌激战19小时,打退敌军17次进攻,胜利完成了掩护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西进的任务。前坡岭战斗毙敌700余人,解放军伤亡400余人,四十五团团长、曾任鄂陕第三路游击师师长、红七十四师第六团团长的汪世才同志英勇牺牲。
前坡岭战斗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指挥机关率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彻底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胜利完成"向西第一步陕西"突围目标的最后一仗,为执行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中原部队"应考虑依靠巩部及广大民众在陕南10余县建立根据地"的批示创造了条件。如今,前坡岭战斗英雄纪念碑已成为赵川镇标志性建筑,亦成为全县党员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花门楼位于赵川镇人民政府西南角,是中共商洛地委行署军分区革命旧址,也是国立河南大学流亡办学旧址,分属前川村民赵玉军、赵尚仕、赵思九和赵尚平所有。花门楼占地千余平米,坐西朝东,前低后高,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共有20余间土木结构的瓦屋,三进两院式样。由于三道门楼上都有石板雕刻和砖雕花纹,因此称为花门楼。
早在1935年,红四方面军北上经过赵川在这里留宿歇脚,并取得后川凤凰寨战役的全面胜利,一举摧毁了地方武装民团。1947年,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下,中共商洛地委行署军分区独立四团、五团转战来到赵川镇,进驻花门楼,以赵川为中心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军分区战地医院、号兵连及分区银行分别住进花门楼周边院落。分区部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组织指挥了全区的解放战争,先后解放了商南、山阳、商洛、丹凤、商县五座县城,歼敌近万名。部队进驻赵川时不足2000人,最后发展至万余人。老区人民节衣缩食支援革命,养育了万名子弟兵和地方党政干部。优秀的赵川儿女不怕牺牲,参军参战,近百名优秀赵川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1948年8月中旬,地委副书记石金河率最后一批机关工作人员离开赵川,赵川花门楼作为中共商洛地委行署分区所在地的历史使命胜利完成。
6月17日下午,寻访组一行在赵川镇党政办主任杨军陪同下来到花门楼,年久失修的古朴墙垣、画龙雕凤的古风建筑,都彰显和保留着花门楼承载历史的厚重一面。穿过花门楼的一重门,在一座三面即将倒塌的四合院里,我们见到了原赵川文化站站长,67岁的赵尚平老人。老人静默如山、言辞朴实,缓缓向我们讲述着他记忆中的花门楼,自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和老区人民的风骨。讲到分区部队进驻赵川时不足2000人,最后发展至万余人离开时,老人平静的脸上绽放出一丝笑容。
我们边对着即将倒塌的墙垣拍照,边忧心这座承载着军民同心抗敌历史的革命旧址随时面临的损毁可能。老人轻声叹息道,2003年有两位老兵寻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至此,也曾不无感慨,叮咛老人这座承载着一代人红色记忆的建筑应当好好保护。“这建筑已有上百年历史,历经风雨损毁难免。花门楼周围的民房大多已翻修重建,唯独花门楼,因为是革命文物我们不敢轻易动,这些年已数次向镇政府递报告,但镇政府资金不足也是有心无力。”老人略皱了皱眉,平静的脸上透着心酸,眼中仍有殷殷期盼。
与花门楼相距千米的陈家大院以商洛地委党校前身而闻名。为迎接商洛全境解放,1949年4月,中共商洛地委在赵川布家沟陈家大院成立地方干部培训学校,培训第一批地方干部70余人。1949年5月,中共商洛地委在赵川组建了丹凤、商县(今商州区)、洛南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7月12日,商州城解放,商洛党、政、军机关开始陆续撤离赵川,迁入商州城。陈家大院培养了第一批基层地方干部70余名,为老区的革命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不凡的奋斗历程,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场所。赵川镇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连续,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目前赵川镇内红色革命文物遗址受风雨侵蚀、自然毁损严重,且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教育、旅游开发方面的效能,文物保护人员力量、资金争取不足,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寻访结束后,针对赵川镇花门楼等红色革命文物面临的灭失风险,商南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积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全面收集固定证据,先后多次与商南县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磋商,形成红色文物保护合力,对保护状况进行研判。经立案调查,于2021年6月22日,向县文旅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对濒临倒塌的红色文化遗址依法进行修缮,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
同时,商南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在建党节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检察机关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办案情况、信息、札记等,引领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社会氛围,体现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检察自觉和检察担当。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习近平
青山巍巍,群岭绵延。
时光似乎从未远去,当我们溯光而行,便又回到那个烽烟遍地、英雄辈出的年代。赵川镇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曾是见证者和亲历者。当我们再次回望那一段历史,依然感到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眼前浮现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党的战士英勇杀敌的壮烈。革命英雄纪念碑上安静躺着的一个个名字,是谁家的儿女?又是谁家的父母?没有人能回答,响荡在耳边的只有大山中渐渐远去的回声。
山河为证,人心为碑。一次寻访就是一次洗礼,历史的回响、坚贞的信仰给我们带来更多力量和启示。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是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扛起国家统一的重任;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是无数平凡而坚定的人默默奉献,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希望。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一辈,应该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统一,时时缅怀先烈,学习他们为崇高信仰忠贞不渝的高贵品格,学习他们为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的坚韧意志。作为中共党员、检察干警,我们更应该不断努力进取,踏实勤勉工作,传承革命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为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着百姓的安居乐业,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