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杨峪河镇民主村,位于商州区杨峪河镇西北角,村内河道纵横,田陌交错,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商洛市人民检察院长期对民主村开展帮扶指导。
在市检察院党组的精心指导下,民主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以“人盯人+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为抓手,突出片长深入群众的特点,发动全体村民共同参加,以公路沿线卫生整治为标杆,带动村组庭院、田园治理,达到全村环境美化的目标。在市区组织的考核验收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相关工作经验、做法也在杨峪河镇推广介绍。
一是高度重视,夯实责任。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向东高度重视民主村的帮扶指导,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安排,数次到民主村,安排、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民主村第一时间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分工部署,及时完善工作机制,传导压力。在15个村民小组建立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和路长制等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环境网格化管理,形成片长直接入户,发现问题逐级上报,村组、片区、农户共同研判解决的工作格局,全面夯实了工作管理责任。
二是全面宣传,深入人心。
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民主村在村内通过宣传车、村组广播、微信群组及干部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向群众介绍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与标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村民知道“摆整齐、扫干净和讲卫生”。宣传中,村四支队伍充分理解上级精神,将其转换为群众听得懂、听得清的语言,形成合理的建设措施。在实践工作中,注重群众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体的村居院落布局,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真正使群众欣然接受、自觉参加。
三是完善设施,形成习惯。
在通村公路两侧,设置280余米的绿化美化带,栽植红叶石楠、月季、百日红和樱花等观赏性植物。建立垃圾箱责任督导机制,全村设立垃圾集中处理点7处,配置保洁公益岗14人负责回收处理与督导工作,要求所有农户垃圾必须入箱,不允许在箱外堆放、在田野随意倾倒。并在通村通组路沿线设置监控视频,曝光通报不文明现场,引导广大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时,注重选取本村庭院卫生环境整洁的农户作为典型代表,由村组干部、市检察院包扶干部入户时现场向村民讲解介绍,并现场与村民商议,如何摆放柴堆、如何修正篱笆墙、如何整理农具杂物,使干净整洁的村户形象深入人心。
四是强化基础,发动群众。
建强保洁员队伍,落实保洁员签到制度,分工明确各人负责区域,由村干部定时巡查公路、河道沿线卫生情况,及时督促保洁员按时正确履职。强化护林员管理,健全年度、季度考核机制,将林中、田野焚烧垃圾、秸秆纳入考核内容,引导护林员积极进行政策宣传、及时处置不良焚烧行为。组织村民志愿者队伍,帮助保洁员打扫公路两侧和河道沟渠,捡拾白色垃圾和建筑垃圾,清理河道内的违法建筑,在全村范围形成主动参加、积极行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五是建章立制,长治常效。
结合村情实际,建立垃圾转运工作机制,杜绝垃圾外堆以及转运中出现遗留的情形,避免出现二次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工作机制,要求村内养殖户对饲养动物产生的粪便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向河道排污,引导养殖户发展沼气池、天然肥料培养等处理方式。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保洁员、护林员组织考核,加入奖惩处理机制,督促保洁员和护林员在岗在位、认真负责。以机制引导,以考核规范,以督导追责,形成齐抓共管、长期保持的良好工作氛围。
六是完善档案,查漏补缺。
按建章立制、组织领导、宣传氛围、整改曝光、乡村道路、河道沟渠、村庄环境、农户庭院、乡村田园、文明意识等10个方面建立档案。每一项工作对应一个工作台账,从上级的部署,到商州区、杨峪河镇的安排,到民主村的具体落实,问题整改和工作成效,形成了可供查阅、可供借鉴的工作实绩图,为展示工作成绩,后期工作加强,深化建设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