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翻过秦岭,越过巴山。
十个多小时的路途,身体虚弱的强某虽寡言少语,但却掩饰不住即将回家的兴奋与期盼。然而,“近乡情更怯”!家越来越近,强某眼中跃动的火苗却渐渐由强变弱。
强某的这些情绪变化都一一落进送其回家的商洛市人民检察院驻商州监狱检察室检察官张拴劳的眼睛。这个倔强朴实不善言辞的陕南汉子轻轻地拍了拍强某的胳膊,对强某点了点头以示安慰。老张读懂了强某的心情和担忧,因为这个资深驻监老检察知道,强某的回家之路曾是多么的艰难。
强某是四川巴中人,父母早丧,和哥哥相依为命。成家后又因家庭贫困而离异。一度颓废的强某因琐事伤害他人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强某在初入商州监狱时逃避劳动改造,顶撞干部,成了服刑人员中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老张知道后,经常到监区和强某谈心,也逐渐成了强某信任的“知心人”。
在和监区管教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强某重拾信心,积极改造并获得几次减刑奖励。可就在他对释放后生活开始憧憬的时候,却患上了膀胱癌,时日无多。面对不堪的身体状况,强某想在最后的时刻能回到家中,能见到牵挂已久亲人。但家在哪里呢?数年来家里无人来监狱会见过,已年迈的哥哥是不是还在人世?已出嫁的女儿还愿不愿接纳?能不能活着回家,能不能再见亲人让躺在病床上的强某终日郁郁寡欢,病情加重。
“我建议监狱立即对强某启动暂予监外执行程序!让强某能在最后时刻回家享受到亲人的温情!”在狱情分析会上,检察室老张掷地有声。“强某病情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可问题是家人联系不上,回去没人接收。”监区干部摆出困难。“我们不能仅坐堂办案,对强某这种情况要特事特办,想办法联系当地司法局、村委会,寻找家属联系方式!必要时亲自到强某户籍地、原住所地寻找。我们检察室全力支持、配合!”老张的发言得到监狱领导的支持。在检察室的建议及督促下,商州监狱几经周折终于通过当地村委会找到了强某哥哥,并通过强某哥哥找到了强某女儿的联系方式。遗憾的是,强某哥哥年老体弱,对强某无力监护;强某的女儿对强某回家一事保持沉默,最终拒接电话。
“走,去四川!”老张知道强某的病情不容等待,如果不找到他的家人,保外就医就无法进行,强某也不可能在最后时光见到亲人,享受最后的温情。
在四川省巴中市司法局的协助下,奔波了两天的老张和监狱干部终于找到了强某的哥哥。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表示愿意让强某回家,但无力照顾,希望能找到强某女儿,让女儿帮忙照顾强某。得到强某女儿住址,老张等人再次出发。然而几小时的山路,等待他们的却是强某女儿的闭门羹。原来她夫家家庭困难,父亲入狱又让她颜面尽失,认为现在让父亲回家是政府想甩包袱。
“你父亲是犯罪了,但对他目前的情况法律都能容情、让他回家,你作为女儿为何不能接受呢?你知道他最后的心愿就是能回家、能再见到你们这些亲人啊!”老张的苦口婆心最终让强某女儿有所松动。次日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强某女儿终于在保证书签字,同意承担强某监外执行期间的治疗及照顾责任。有了这份保证书,接下来的工作也都渐渐顺利起来。老张和监狱干部一鼓作气按程序在当地村委会和司法局办理了相关手续。几日的奔波让大家疲惫不堪,返回途中有人开玩笑,“老张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为一个罪犯把哥几个折腾不轻啦!”老张却说,“罪犯也是人啊!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应包含着人性的温情,我们在执法中法律与温情一个都不能少!”
回到监狱,老张又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对强某的暂予监外执行材料和申报程序,及时上报省司法局审批。因为驻监检察官的坚持与支持,强某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很快就审批下来了。老张再次踏上征途,协助并监督监狱完成强某的“回家”之路。
一个多月后,老张接到强某女儿的电话,她告诉老张,父亲走了,很安详。感谢老张的帮助,让父亲的最后时光里了却心愿,和家人团聚,享受了家的温暖。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张笑了。他深深知道,坚守在高墙内的检察官像苔花一样默默无闻。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件件小事。但也许,司法温情就蕴藏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让案件的当事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法律的温情,让司法为民的情怀更加温暖如春,不也是我们刑事执行检察人的不懈追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