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商南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信访受理法治化进程中大胆创新、主动作为,通过畅通渠道、压实责任、多元解纷、源头治理等举措,切实将信访这一“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办好办实。
“现在反映问题太方便了,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检察官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反馈进展!”6月17日,商南县的王先生通过12309检察服务平台反映一起合同纠纷后,仅3天就收到了检察官的回复。这得益于商南县人民检察院打造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全县检察机关升级改造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现信访事项“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并开发智能信访系统,群众可随时查询案件进展。
“考虑到有的信访人年纪较大且身体状况不佳,我们检察人员围绕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次’目标,邀请值班律师作为第三方共同参与释法说理。”商南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明说,在充分彰显“阳光检察”理念下,从法律依据、答复人员、法律咨询、解决途径等方面为信访人提供服务,真正把《信访工作条例》中“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要求落到实处,让群众在检察信访领域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年来,商南县人民检察院制定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方案,以“五个法治化”为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浦江经验”,规范信访秩序,推进诉访分离,实现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按政策解决。组织全体干警集中学习中央信联办印发的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导引图”,系统学习信访事项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登记受理、转办分流、办理答复等环节工作要点,切实增强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5年3月,试马镇群众刘某夫妇来到检察服务中心大厅,反映其宅基地及附属建筑物被邻居(同胞兄弟)擅自占用,双方争执不下起诉至商南县人民法院,要求腾退非法建筑,返还宅基地使用权,当前对法院一审民事判决不服,申请检察机关监督。
工作人员在案情简单能够当场给予答复的情况下,耐心听取信访人夫妇诉说,通过提问引导信访人讲清楚事实。得知矛盾纠纷已经过法院审判,工作人员仔细查阅有关法律文书,发现该案一审宣判后已过上诉期。结合信访人意见,明确其核心诉求是对民事判决不服,请求有权处理机关解决。明确诉求后,工作人员告知刘某申请检察机关对民事判决进行监督“再审程序前置”,即必须先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后,才能根据人民法院处理再审的法定情形申请检察机关监督,彻底打消了信访人可能认为检察机关在现阶段不受理是“推诿扯皮”的顾虑。
在刘某申请民事监督信访受理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耐心倾听、公开答复、联合释法等方式,切实践行诉访分离,在依法不受理的信访工作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信访法治化环境。
信访受理法治化过程中,商南县人民检察院落实信访首办责任,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受理信访事项的范围,加强受理审查工作,在分清性质、明确管辖的基础上做好登记甄别,及时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谁在办理”,切实把接待环节各项工作做细做到位,让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落地落实。
同时,商南县人民检察院注重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将工作理念从“依申请救助”向“依职权主动救助”转变,提升司法救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5个环节坚持依法办访,落实各类信访事项法治化受理办理回复答复,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努力为社会平安稳定贡献检察力量。
从畅通渠道到多元解纷,从源头治理到司法救助,商南县人民检察院用法治化手段破解信访难题,用实实在在的办案成效回应群众期待。数据显示,2024年,商南县人民检察院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2%,信访案件办结满意率达97.3%。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检察院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更是法治信访道路上的坚实脚印。站在新时代起点,商南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高质量信访办理为目标,让法治信访之路越走越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更多人心。
来源:商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