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始于明清,历经三、四百年传承,以当地高山黄豆、天然泉水为原料,经“三卤三晒”等十余道手工工序制成,其“点卤”“草木灰压水”“阴干”等工艺独具匠心,入选陕西省第四批非遗名录。鼎盛时期,黑龙口镇曾有百余家豆腐作坊,产品远销省内外,成为商於古道上的文化符号。
5月7日,商州区人民检察院干警联合商州公安分局牧护关派出所民警深入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镇已并入牧护关镇),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此次走访旨在以检察力量守护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检察方案”。
干警们重点参观了秦汉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及商品区,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豆腐干的制作技艺、经营状况及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该公司是以生产黑龙口豆腐干为核心的豆制品企业,该企业不仅打造了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化的生产线,还积极寻求与高校的合作,通过改进工艺、开发文创产品以及特色养生健康豆制品,致力于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
黑龙口豆腐干,这一传统手艺制品,承载着匠心与传承的厚重。在时代的变迁中,它不仅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口感记忆,更走出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它不仅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柱。从一粒微小的黄豆,到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黑龙口豆腐干的蜕变,正是匠心独运与时代发展的完美结合,其制作工艺的精湛与食材的考究,共同铸就了这一远近闻名的美食传奇。“然而,随着工业化冲击,传统手工生产模式面临成本高、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部分商家滥用“黑龙口豆腐干”品牌,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技艺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迫在眉睫”,公司负责人向干警们吐露心声, 一语道破公司的急难愁盼。 干警们现场普法,从知识产权保护及维权方面给企业开出良方、破解难题。
从丹江源头的石磨豆香到检察护遗的法治温度,黑龙口豆腐干技艺的传承故事,正成为检察机关以“文化寻保传”擦亮历史文脉、以知识产权保护激活非遗生命力的生动注脚。在守护与创新的交响中,检察力量让百年技艺焕发新生,为传统文化传承写下检察答卷。下一步,商州区检察院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四大检察”职能,对侵犯非遗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监督,促进知识产权检察履职和文化保护传承深度融合,让传统技艺在检察护航下历久弥新。